所谓大规格河蟹,是指个体体重在150g以上、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成蟹。近年来,笔者开展以河蟹为主的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一、池塘条件
1.蟹池建造
蟹池面积在8亩左右,池水水深1m~1.5m,池底淤泥厚10cm左右,池底平整且有一定的坡度。四周池埂土质,有较缓的坡度,坡上植草。蟹池设有进水口、排水口、牢固耐用的防逃设施以及水泵等设备。
2.清塘消毒
蟹种放养前,先将池水排干,曝晒池底。2月15日,蟹池进水5cm~10cm,用75kg/亩的生石灰兑水化浆后全池泼洒。进水70cm~80cm后备用。
3.设置生态环境
池底可栽植苦草、轮叶黑藻,水面可移植水花生、浮萍,使水面的覆盖率占蟹池总水面的50%左右。投放活螺蛳数量为150kg/亩~250kg/亩,使螺蛳自然繁殖。
二、苗种投放
3月2日,选择无病无伤、体格健壮、行动迅速、规格在100只/kg~160只/kg的蟹种放养,放养密度为400只/亩~500只/亩。搭配放养花白鲢50尾/亩,以及青虾母本1.5kg/亩。
三、饲养管理
1.科学投喂
养殖前期动植物性饲料的比例为60∶40,6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为30∶70,8月下旬至10月下旬为70∶30。沿池边浅水区每隔3m~5m设置投喂点1处。
2.日常管理
早晨观察蟹池水质和饲料剩余状况,傍晚观察河蟹摄食情况,检查蟹池围栏设施。
3.水质控制
6月时水深达1.5m。池水的pH控制在7~8.5之间。6月~9月每周或每隔10天换水1/4~1/3。
4.蟹病防治
选用EM菌等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高温季节定期使用生石灰、二溴海因等消毒水体。
五、小结
1.控制河蟹放养密度,合理混养。
2.种植水生植物,投放螺蛳。
3.使用微生物制剂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