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是我国重要的养殖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供给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矿物质等,是人们日常喜爱食用的水产品,人工养殖效益好。
1、繁育管理
亲鱼培育池塘1~2亩,水深1.2米左右,避风向阳,注排水方便。雌鱼选择2冬龄以上,体重1.5公斤,雄鱼2冬龄1公斤以上为好。产卵季节在3~8月,以4~6月为盛产期。产卵场多在浅水湖湾或河湾水草丛生地带,卵粘性很强。水温15℃~20℃时经4~6天即可孵化出苗。
人工催产时,每公斤雌鱼用人工绒毛膜促进性腺激素600~1000国际单位或促黄释放激素类似物30~50微克,雄鱼剂量减半。一般在晴天下午18:00注射,水温18℃时6~15小时后即可发情产卵。
2、鱼苗培育
选择水深0.8~1.2米,少淤泥东西向鱼池1~2亩。放鱼苗前7~10天施肥培水,每亩施150~300公斤粪肥或5~10公斤无机肥料。每亩放10~25万尾鱼苗。
鱼苗入池前几天生长特别快,可用黄豆加熟鸡蛋黄打浆泼洒投喂。每天每亩用2~4公斤黄豆加3~5个熟蛋黄磨成浆投喂。从6~8分开始投喂鱼苗料,每三天施一次追肥。
3、日常管理
鲤鱼适宜池塘、网箱、流水等多种养殖方式,最适生长水温25℃~32℃。3厘米以下鱼苗主要吃轮虫,3厘米以上主食枝角类等,20厘米以上以摇纹虫为主。
投料坚持"四定"原则,旺食期投饵率可超过10%。单养时每亩放3000~6000尾,投喂蛋白质35%以上的饲料;混养时可根据主养品种调整放养密度和管理措施。
4、疫病预防
烂鳃病表现为鱼体发黑、头部乌黑,可使用漂白粉或土霉素处理水体,饲料中添加红霉素或恩诺沙星。肠炎病表现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可用磺胺胍或呋喃唑酮治疗。鲤蠢病表现为肠道堵塞,可用敌百虫拌料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