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是精养鱼池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此时摄食旺盛、生长快,但也是高温、暴雨等不利天气和病害的多发期,池塘水质极易发生变化,及时做好水质管理是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
定期加注新水。这是调节水质的主要措施。加注新水可带进氧气和营养盐类,还可冲淡池水中有机质及有毒物质。在夏秋季节鱼类生长旺季,一般鱼池每7-10天注水一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若池水恶化或浮游生物失衡,应先放出1/3-1/2原池水再加注新水。注水宜在夜晚进行,特别是凌晨1-4点,可明显增加溶氧量。
适当追施化肥。夏秋季适量追施化肥,可保持浮游生物适当密度,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改良水质。每亩每次施用尿素1.5-2.5公斤,过磷酸钙2.5-5公斤,每7-10天施用一次。夏季以化肥为主,减少有机肥使用。
用药物调节水质。生石灰每亩水深1米用15-20公斤制浆全池泼洒,每10天一次;光合细菌首次使用5PPM,以后3PPM,每20天泼洒一次;浮游动物过多可用敌百虫0.3-0.5克/立方米;蓝藻过多可用硫酸铜0.7毫克/立方米。
定期搅动池底。1-2周搅动一次,可促进底泥有机质分解,释放营养物质。在晴天有风时,用工具或直接在池中搅动,或在岸上拉动铁索搅动。
科学使用增氧机。夏秋季鱼类浮头时开机增氧,促进池水对流。"三开"原则: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阴雨半夜开;"两不开":傍晚不开,阴雨天白天不开。
移植水生植物。在鱼池中辟出约1/3水面,移植浮萍、水葫芦等,既改良水质又提供栖息场所和饲料。每亩移植浮萍15-2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