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塘条件:要求池底淤泥少,水深在2.0米左右,排灌方便,面积最好在15亩左右,面积过小没有经济效益,面积过大不宜培育夏花。
二、鳜鱼放养:一般每亩放养250尾左右,即一个15亩池可放养3700尾左右。放养规格最好在5.0cm左右,要求规格整齐一致。品种选择长江原种翘嘴鳜,避免使用近亲繁殖或携带病毒的苗种。
三、饲料鱼放养:饵料鱼以白鲢(50%)、花鲢(10%)、草鱼(40%)为主。每亩放养水花70万尾,即15亩池放养1000万水花,可产出500万夏花,供3000尾鳜鱼出塘。
四、生产安排:
1.饵料鱼生产:
清明节前后排干池水,撒种小米草(占池底3/5),留出“+”、“”型鱼道。
五月初集中催产一批亲鱼(白鲢500万、花鲢100万、草鱼400万)。
水花下塘前5-6天用生石灰(75公斤/亩)消毒,灌水淹青(淹没小米草)。
水花下塘后1-2周投喂豆浆(2500g/亩·次,每日两次),2cm后改喂粉状鱼种配合饲料(5-15公斤/天·次)。
淹青一个月后,若水色变淡,施无机肥(尿素0.5-1公斤/亩·天,过磷酸钙1-2公斤/亩·天)。
初期水深0.8米,每天早晨注水10-20cm直至10月。
2.鳜鱼生产:
鳜鱼达5.0cm且饵料鱼达2.5cm时下塘。
架设增氧机,防缺氧泛池(每天4:00-5:00开机2-3小时)。
每10天抽样检查鳜鱼和饵料鱼规格,调整投喂和施肥量以确保适口性。
定期防治细菌性、寄生性和病毒性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