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养殖中的饲料问题

2023-05-04 08:53

随着鳗鱼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鳗区出现的水环境、种质、饲料及病害等问题日益突出。现就饲料问题探讨如下:

一、饲料问题

我国养鳗业中长期采用高蛋白、高油脂饲料,并添加抗生素、激素及化学合成药物,导致鳗鱼体质普遍下降。具体表现为肉质疏松、含酯量高、体质弱,体内肝胰肿大、肝脂变性及吸收功能紊乱等症状。调查显示,主要养殖区约60%以上的鳗鱼患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障碍疾病。早期发病在放养后25-30天,晚期在2-3个月后出现症状。

预检手段包括观察肝脏色泽(黄棕色或浅灰色)、肝组织病变(肿大、易碎、充血)及切片检测。血液检验显示:病情严重的鳗鱼肝脂总量较正常值高3-4倍,血脂甘油三酯高8-10倍,胆甾醇高7-8倍。国外研究也表明,患病鳗鱼高血压较正常值升高33%-58%。

二、添加剂问题

1.激素添加

部分养殖者为追求快速生长,在饲料中添加内源性激素甾体类化合物。研究表明,这类鳗鱼属于畸形发育,体内激素残留期长,其危害性甚至超过"疯牛"肉。

2.矿物元素

长期过量使用钙、磷等矿物元素会导致鳗鱼代谢失调、肝脏水肿等症状。日本学者研究发现,过量磷酸盐会造成甲状腺机能亢进,影响钙吸收,导致骨质纤维化。

3.抗生素滥用

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病原体耐药性增强,从传统抗生素发展到使用最新喹喏酮类药物,不仅增加养殖成本,还提高了药物残留风险。

三、对策

建议根据水域生态特征、种群组成等指标综合调控营养配比,取代单一的"全价饲料"概念。可考虑使用从绿色植物中提取的生物活性饲料添加剂,这类添加剂具有促生长、抗病功能,能有效预防肝脏疾病,修复肝细胞,增强免疫力。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