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市三中港开发区渔业部门在当地传统稻鱼共生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实施稻鱼共生系统项目,探索出一套“千斤稻百斤鱼”的沟坑式稻田养鱼新模式,有效提高了稻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实现了渔业生产、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亩均增收千元以上,为开发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好路子。
该开发区是江苏省稻田养鱼的传统地区,全区约有稻田养鱼面积2万亩,长期以来,由于采用平板式稻田养鱼,鱼产量每亩不足10公斤,增收效果不明显。2008年始,他们开展了沟坑式稻田养鱼综合试验研究工作,实践证明,这一种养结合的新型模式,具有粮食提质增产、农民增收致富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等特点。
沟坑式稻田养鱼,就是在稻田的进水口一端开挖一个深1~1.5米、面积占稻田面积4%~8%的流水坑,与田面交接处设高15厘米、宽20厘米的小田埂,小田埂与田间设2~4个缺口,使坑内水与田内水相通。坑沟约占稻田面积的10%,从常理上来看,坑沟的存在会减少水稻的产量,但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不减反增,种稻不养鱼的田块水稻亩产为410公斤,而采用沟坑式稻田养鱼模式的稻田水稻平均亩产达451公斤,增产10%。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把被鱼沟和鱼坑占去位置的稻秧密插在沟、坑的周边,这样虽然表面上看占了稻田10%的面积,但在插秧的数量上只减少了5%左右;另一方面,鱼在稻田中除草吃虫、松土施肥,促进了水稻尤其是环沟边水稻的生长,提高了稻谷产量。
从养鱼稻田与未养鱼的稻田投入产出统计结果对比来看,养鱼稻田亩均产稻455公斤、产鱼59公斤,亩产值3113.16元,扣除每亩开支1480元,亩净利润为1633.16元;没养鱼稻田亩均产稻450公斤,亩产值860元,成本670元,亩净利润仅为190元。每亩养鱼稻田可以为农民增收1443.16元。养鱼稻田的化肥使用量减少了44.4%,农药使用量减少了60%。在鱼收捕后,经检测,养鱼稻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达30.43克/公斤,比没养鱼稻田(27.06克/公斤)高出12.4%。可见,稻田养鱼对增强土地肥力、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稻米的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也大大提高。红星村村民朱红林从事池塘养鱼20多年,他说,以前池塘养鱼用的大多是饲料,不仅成本高,养出的鱼也没稻田的原生态鱼好吃,到市场上不好卖。而稻田养鱼以野杂饵料、杂草等作饲料,另外再吃些稻田里的害虫就够了,成本低,还畅销。他家每年都会种4亩地的水稻,以前一季水稻需要600多元的肥料、农药钱,去年搞了2亩地的稻田养鱼,基本上也没有虫了。去年他家的稻田养鱼比光种稻谷多赚了3000多元。
据了解,稻田里的鲈鱼是属杂食性动物且有跳跃捕食习性,田里有了鲈鱼就等于有了灭虫专家;一旦农户在稻田喷洒了农药,鲈鱼吃到掉落的昆虫,鲈鱼的存活就不能保障,鲈鱼又成了量化水稻是否无污染的检测员。灭虫、检测,身兼两职的鲈鱼使得种出的水稻有机无污染。去年,有几家收购公司以高于一般稻谷一倍的价格收购该开发区的有机稻米。目前,该开发区通过政策扶持、典型示范、配套服务等手段,在全区大力推广这一新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