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及虾类患病后,其身体某个部位或某个器官呈现特有的颜色,成为所患疾病的特征性症状,动物医学工作者以此定作疾病名称进行辨病防治,这是动物医学界常用的方法,简述如下:
一、“红色”诊病
(1)鳗鱼红点病
病原:鳗败血假单孢菌。
症状:下颌、鳃盖、胸鳍基部及腹部体表出现点状出血,1~2天内死亡。
治疗:①四环素每天1克/千克饵料,分2次投喂;②漂白粉1.3毫克/升池水全池泼洒。
(2)鱼类赤皮病
病原:荧光极毛杆菌。
症状:体侧和腹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重者鳍基部出血,鳍末端腐烂,呈现块状红斑。
治疗:①漂白粉1克/立方米水体全塘应用;②磺胺噻唑钠拌饵投喂。
(3)对虾红体病
病原:桃拉病毒。
症状:急性者体表淡红色,尾扇及游泳足深红色;慢性者虾壳出现黑斑。
防治:①溴氯海因0.5毫克/升水体全池泼洒;②中药拌料投喂。
(4)对虾红鳃病
病原:多种弧菌。
症状:早期鳃部及附肢红色;后期整体红色,腹部浊白色。
治疗:①土霉素拌料投喂;②漂白粉3毫克/升水体全池泼洒。
二、“黄色”诊病
对虾黄鳃病
病原:对虾黄鳃病病毒。
症状:鳃部淡黄色,体色苍白;肝胰腺淡黄色。
防治:溴氯海因0.3毫克/升水体全池泼洒。
三、“白色”诊病
(1)鱼类白头白嘴病
病原:粘球菌。
症状:额部、嘴部周围至两眼间皮肤呈现白色。
治疗:①庆丰霉素拌饵投喂;②呋喃唑酮全池泼洒或拌饵。
(2)鱼类白皮病
病原:白皮极毛杆菌。
症状:背鳍基部至尾部白斑扩大,终至全身白色。
治疗:①菌毒灵全池泼洒;②漂白粉1克/立方米水体泼洒。
(3)鱼类白毛病
病原:水霉菌或棉霉菌。
症状:菌丝呈白色棉絮状附着体表。
治疗:①孔雀石绿浸浴;②盐碱合剂浸浴。
四、“黑色”诊病
对虾黑鳃病
病因:长期缺乏Vc及水质污染。
症状:鳃色由浅红→深红→黑色。
治疗:①换清洁水;②补充Vc;③呋喃唑酮或高锰酸钾浸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