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
柱状嗜纤维菌(原叫柱状曲桡杆菌)。
二、症状
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故群众又称此病为“乌头瘟”。病鱼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鳃片上有泥灰色、白色或蜡黄色斑点,鳃片表面、鳃丝末端粘液增多,并常粘附淤泥,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鳃盖骨中央的内表皮常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故有“开天窗”之称。
三、流行情况
本病为淡水鱼养殖中广泛流行的一种鱼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鲫、鲢、鲂、鳙也可发生。近年来,名优鱼养殖中,如鳗鲡、鳜鱼、淡水白鲳、加州鲈、斑点叉尾绑等多有因烂鳃病而引起大批死亡的病例。不论鱼种或成鱼阶段均可发生。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由于致病菌的宿主范围很广,野杂鱼类也都可感染,因此,容易传染和蔓延。本病常与赤皮病和细菌性肠炎病并发。
四、防治
1.五倍子
磨碎后用开水浸泡全池遍洒,池水浓度为2-4ppm。
2.大黄
鱼种下塘前用1%大黄煎液浸洗5-10分钟;全池泼洒浓度为2.5-3.7ppm(使用前每公斤大黄用20公斤0.3%氨水浸泡12-24小时);每100公斤鱼用大黄粉0.5公斤拌饵投喂,连用3天。
3.乌桕
鱼种分养时用10%乌桕叶煎液浸洗5-10分钟;发病季节用乌桕叶扎捆沤水;全池泼洒浓度为2.5-3.75ppm(干乌桕叶每公斤用20公斤2%生石灰浸泡12小时后煮沸);每100公斤鱼用乌桕叶干粉0.25公斤或鲜叶0.5公斤煮汁拌饵,连喂3-5天。
4.菜油生姜合剂
每亩池塘用菜油0.75公斤、生姜0.25公斤煮沸20分钟后兑水泼洒,连用2天。
5.土黄莲、百部、鱼腥草、大青叶合剂
每100公斤鱼用土黄莲300克、百部200克、鱼腥草200克、大青叶200克碾粉或煎水拌饵,连用3天。
6.地锦草、苦楝
每100公斤鱼用地锦草0.25公斤(干)或0.5公斤(鲜)捣烂拌饵,连喂3-5天;或用金锦香、铁苋菜、苦楝各2.5公斤煎汁拌饵,连用3天。
7.辣蓼
每100公斤鱼用辣蓼0.25公斤打浆拌饵,连喂3-5天。
8.韭菜、大黄、大蒜、食盐合剂
每100公斤鱼用韭菜2公斤、大黄粉末1公斤、大蒜0.5公斤、食盐1公斤、水花生10公斤捣碎拌饵,连喂4天。
9.茶枯
每亩水深1米投放茶枯3-4公斤,分散投入或悬挂,每10-15天一次。
10. 松树叶
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25公斤全池泼洒,同时投放松树叶50公斤。
11. 大叶桉
发病期在池塘四周挂插大叶桉枝叶50公斤(扎成小把)。
12. 枫树叶
每亩水深1米用枫树叶20公斤,扎捆或捣烂投放。
13. 烟草
每亩水深1米用香烟4-6包(175克)热水浸泡4小时后兑水15-25公斤泼洒,连用3天。
14. 大蒜
每100公斤鱼用大蒜0.5-1公斤拌饵,连喂6天(加等量食盐效果更佳)。
15. 雷公藤、生石灰、食盐合剂
每亩水深1米用雷公藤0.67公斤、生石灰2.66公斤、食盐2.66公斤全池泼洒。
16. 鱼禾
每100公斤鱼用鲜禾0.5公斤打浆拌饵,连喂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