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暂养死亡原因及对策

2023-05-17 19:32

河蟹暂养是将性成熟的河蟹捕捞后进行短时间的暂养育肥,等待销售。但在暂养过程中管理不当会导致大批暂养蟹死亡。其原因如下:

死亡原因

1.生理性死亡

河蟹性腺成熟后会进行生殖洄游,若继续在淡水中暂养,会造成生理失调,体内渗透压过高而死亡。因此应剔除过于成熟的黄蟹。

2.暂养质量差

暂养蟹规格不一,密度高,可能混有病蟹或肢体残缺的蟹。这容易导致互相残杀,小规格蟹死亡率高,同时疾病传染风险增加。

3.生态条件不佳

暂养池面积小、水草覆盖率低、水位浅、水质变化快、溶氧不足,使河蟹频繁上岸呼吸,消耗体力,最终死亡。高密度暂养或水质过肥也会造成窒息。

4.投饵不足

水温4℃以上时,河蟹摄食旺盛。如果饵料不足,暂养池天然饵料少,河蟹会争食残杀或逃逸,影响成活率。

防治措施

1.选择合适的暂养池

选择靠近水源、排水方便的池塘,面积3亩~5亩,水深1.5米~1.8米,坡比1∶2~1∶2.5。放蟹前10天用生石灰清池,池中水草覆盖率应在40%以上。

2.保证河蟹质量

暂养蟹应体质健壮,规格均匀,甲壳、附肢完整,无病害,一次放足。用3%食盐水浸洗10分钟消毒。剔除软壳蟹或顶壳蟹,待其壳变硬后再放入暂养池。

3.控制暂养密度

每亩放养2000只~2500只或200公斤~250公斤。

4.加强日常管理

投饵:每天投喂一次,饵料量占蟹量的4%~6%,动物性饵料(如小杂鱼虾、螺蚬、蚌肉、动物内脏等)占60%,植物性饵料(如黄豆、小麦、玉米等)占40%。

换水:每5天~7天换水一次,每次换10厘米~20厘米,保持水位稳定。

水质调节:每15天泼洒生石灰,增加水体钙质。

防病:定期泼洒0.5ppm溴氯海因消毒,半月用1%大蒜头拌饵投喂3天,预防疾病。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