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型脑炎:病猪体温40~41℃,磨牙、转圈、视力障碍、盲目冲撞。母猪流产,公猪睾丸炎,并逐渐萎缩变硬,丧失配种能力。治疗和药物预防时应选用抗病毒制剂与干扰素,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及解热镇制剂并用,有一定的疗效。
2.伪狂犬病:多发于1~4周龄的仔猪,60日龄以上的仔猪症状轻微。体温41~42℃,病初兴奋不安,震颤,不停地前冲或转圈,叫声嘶哑,后期痉挛,四肢麻痹,仰卧,四肢作游泳动作。怀孕母猪流产。治疗时,用抗病毒制剂与干扰素等配合注射,有一定的疗效。
3.中暑:多发生于高温、高湿、饮水不足、饲养管理比较差的猪场。病猪体温42℃以上,呼吸急促,黏膜潮红或发紫,心跳加快,狂躁不安。将病猪移至阴凉的地方,增加饮水,能逐渐康复。
4.弓形虫病:多发于3~4月龄的猪,体温41℃以上,呼吸困难,怀孕母猪流产。治疗选用磺胺类抗生素有效。
防治措施:
在猪流感流行季节或猪场暴发初期,全群投服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如清瘟败毒散、病毒清等,连喂3~5天,有预防作用。
在猪流感流行季节,猪场应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消毒,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防止传入。
对病猪治疗应选用解热镇痛含抗病毒的复方制剂,配合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治疗,连用2天。体温恢复正常后,应及时开胃健胃、通肠,增补电解多维和补液盐等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