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毛刺槐高可达2米,茎部、小纸条和花梗均有红色刺毛。托叶不变为刺状,广椭圆形至近圆形,长2—3.5厘米,叶端钝而又小尖头,花粉红色或紫红色,长2.5厘米,2—7朵组成总状花序,花期5—6月。
毛刺槐喜光,在过荫处多生长不良,耐寒性较强,喜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有一定的耐盐碱力。嫁接苗抗风力不强,不宜栽植于风口或开阔处。耐旱,不耐水湿。耐修剪。对氟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有较强抗性。
二、水肥管理
毛刺槐对水的要求不高,大苗平时可靠自然降水生长。新栽植的小苗应适当加强浇水管理,栽植时应浇好头三水,此后每月浇一次水,秋末浇足浇透封冻水。翌年早春及时浇解冻水。
栽植时可施用经发酵的牛马粪,6月初可施用一次尿素,秋末结合浇冻水浅施一次腐叶肥。从第二年起,每年只需浇好解冻水和封冻水,并在浇封冻水时施用一次腐叶肥即可。
三、修剪整形
毛刺槐多以洋槐作砧木嫁接,多呈大灌木或小乔木状。修剪时要注意保持冠形呈伞状,及时疏除过密枝条,短截过长枝条。要及时将病虫枝、干枯枝和无用枝疏除,对于砧木抽生出的萌蘖要及时抹除。
四、繁殖方法
毛刺槐繁殖多用刺槐作砧木嫁接,一般在春季萌芽前进行切接。砧木应选择胸径6厘米以上、经多次移栽的刺槐。接穗选择2年生木质化程度较高的枝条,长度8—10厘米。嫁接后用塑料带紧紧缠绕,用蜡密封并套袋保湿,约20天伤口可愈合。
五、病虫害防治
毛刺槐常见病害有紫纹羽病,可于7—8月在根部撒草木灰。白粉病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煤污病可先用杀虫剂杀灭蚜虫和介壳虫,再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
常见害虫有介壳虫、蚜虫、刺蛾和天牛等。介壳虫可用20号石油乳剂100倍液喷杀,蚜虫可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刺蛾可用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杀灭,天牛可喷洒绿色威雷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