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叶菊的繁殖方法,以播种繁殖为主

2019-04-29 15:30

瓜叶菊原产地的生态环境,冬季不冷而夏季无高温,春秋雨水勤,夏季干燥。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了瓜叶菊对温度的要求,既不能忍耐过低的温度,又不能忍受高温。在栽培中,白天适温为20-22摄氏度,夜间10-13摄氏度。当温度超过25摄氏度时,它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抑制,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容易发生病害。在湿度过高的情况下,瓜叶菊的生长表现出花梗抽长,造成花序松散。当温度降低到5摄氏度时,植株停止生长和花朵停止开放。温度在0摄氏度以下时,即发生冻害。

瓜叶菊是喜光植物。充足的光照条件,不仅能够使植株冠丛整齐、紧凑,提高植株的观赏价值,同时可以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在育苗阶段,正处在温度高、光照强烈时期,应该适当遮荫、降温,使幼苗得到适宜的生长环境。但是在冬季,光照强度很弱,应当把它置于光线最好的位置,以免徒长。

瓜叶菊是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进行花芽分化。当花芽分化完成后,在长日照条件下,又有促进花朵发育和开放的效果。

瓜叶菊是喜肥作物。对于盆土要求肥沃、轻松、排水、通气良好。在排水不良的情况下,常常表现出叶薄、梗长、严重时造成烂根、萎蔫。

在瓜叶菊栽培中,一般都是用播种繁殖,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扦插或分株繁殖。播种期在谷雨、立秋之间,而以在谷雨至立夏最好。立秋后播种,生长细弱,花朵甚小,观赏价值不大。一般从播种到开花约需时8个月。通常于5月播种,元旦开花;6月播种,春节开花。但催花者,可提前开花1个半月左右。

播种前,先准备好浅盆,将盆内排水孔用瓦片盖好,放入细炉渣,再放入经过火炕烤过的素砂土或0.5:9.5的粪砂土,然后压实、抹平,留出沿口,用盆浸法灌水,约经2分钟后,待砂土浸湿,土色由浅变深时取出。用细孔喷壶喷水亦可,但要注意勿将土表冲成凸凹不平。播种时,用指轻捏种子,均匀撤在浅盆内,再用细箩筛盛素砂土均匀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然后盖一层窗纸,保持盆土湿润。将浅盆放在荫棚下面,其下用倒立的花盆垫之,以利排水、通风。此时要注意避免淋雨,遇雨要盖席,雨后即揭除。以后,见土干仍用盆浸法浇水,经4-5天后苗可出齐,即揭去窗纸,以利通风、受光。

播种后20多天,当出现第一片真叶时,即可行第一次移苗,仍移于浅盆中。浅盆的排水孔要用瓦片盖上,放入旧盆土或0.5:9.5的粪砂土。为了防止土面生青苔,可在盆土表面加盖6毫米厚的素砂土,然后压平,留“沿口”近1厘米,并浇足水。移苗时,用盆浸法先浸透盆土,然后以手轻轻捏住小苗的真叶,小心拔起,栽入新盆中,使子叶与土面齐,以免倒伏。株行距约为3厘米,每浅盆可栽90棵左右。移苗后,将浅盆放在多蔽荫少透阳的篱下,用倒立的花盆垫高。以后见盆土稍干,及时喷水。晴天每天浇1次,阴天每两天浇1次。不可受雨淋。

这样约经过1个月,当出现第二片真叶时,可换入“牛眼”盆中。先将苗从浅盆中带土球取出,栽入盛“一九”粪土的“牛眼”内。放在多见阳少蔽荫的篱笆北面。在放置“牛眼”的地面,要铺上一层细砂土,以利排水。瓜叶菊性喜冷凉,不耐高温,所以在伏天要加强管理,保持低温。为了避免阳光直射,从上午11时到午后3时,要在篱笆上覆盖苇席。每天要用刚打出的井水喷洒3次,以散热气;天阴时要及时盖席,以免受雨淋;雨后及时去席,以利通风。同时要勤“倒盆”,摘烂叶,除虫害。

至处暑换入“二号筒”,盆土用“二八”粪土,放2—3块羊角做基肥,留1厘米沿口,仍置于篱笆北面。秋分撤去部分篱笆,以增阳光。寒露移入中温温室。入室前用六六六药剂将温室消毒。在入室后20天内要严格控制浇水,切勿过量,以防徒长;至刚吐出花蕾时,才逐渐增加浇水1,并施追肥,约0.6_1厘米厚即可。施追肥后不松土,以免伤根。以后每周要“倒盆”、转盆1次。当吐出花萤后可催花。至花蕾初开时,搬入低温温室,以延长花期。

扦插繁殖:种子繁殖的植株常常出一些变异,为了保持某些有益的分离性状和特别优异的植株,可以采取扦插繁殖的方法,增加变异的植株数量。扦插繁殖是在植株开花以后,剪去花梗,不让它结子而促使基部和叶腋间萌发新枝,然后采取这些新枝作为插条进行扦插。扦插的育根物可用洁净的纯沙。扦插后的管理,主要是保湿和遮荫。由于插条较嫩,很容易发生基部腐烂,为此育根物不能含水太多或底部排水不畅,在管理中常控制直接浇水次数,而改用叶面喷水,尤其是在刚扦插后的前7-10天里。插后3-4周可生根,当发生新叶时即可移栽上盆。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