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是我国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我省传统出口产品。近年来,由于板栗病虫防治过于依赖化学农药,导致栗园天敌急剧减少,病虫害加重,板栗品质和出口数量逐年下降,对其发展构成威胁。因此,开展板栗病虫害无公害治理对全省板栗的可持续发展尤为迫切。
1.栽培面积与市场销售概况
全球板栗年产量约70万吨,我国占比超过60%。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安徽、湖北、江西、福建等省板栗栽培面积均超过100万亩。我省板栗面积达3000万亩以上,挂果面积超过100万亩,年产量4-5万吨。金寨、舒城、广德、宁国、潜山、太湖、岳西、霍山等县为我省板栗主产区。我省板栗主要通过省粮油进出口公司、巢湖冷库和民营企业出口,年外销量约5000吨,主要销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国内主要销往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占全省板栗总产量的60%以上。目前,国内外市场对板栗质量要求较高,但对农药残留尚未有明确要求。
2.板栗病虫防治中的问题
化学防治虽是当前主要手段,但存在农药使用不合理、环境污染等问题。
农药使用现状:自1990年以来,板栗面积扩大,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八十年代初期,主要防治金龟子,亩均用药量不足0.1千克,防治次数2次。至2002年,防治对象扩大到栗绛蚧、剪枝象鼻虫等多种病虫害,农药品种达20多种,亩均防治5次,用药量0.35千克,全省农药使用量达280吨。
有益生物被杀伤:单纯使用化学农药导致栗园天敌减少,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栗绛蚧曾大面积暴发,栗小爪螨成为主要害螨。
环境污染:农药飘落栗园及周边环境,随雨水冲刷污染水源,甚至导致茶叶农药残留超标。
3.综合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
采用物理、农业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可有效提高防效,减少农药使用量。
灯光诱杀:利用金龟子、桃蛀螟等害虫的趋光性,使用普通照明灯、黑光灯或高效能杀虫灯诱杀,每盏灯可覆盖40亩栗园。
农业防治:
1.人工拾除:拾除剪枝象鼻虫、板栗雪片象等害虫的虫苞,集中烧毁。
2.修剪:针对栗绛蚧、栗瘿蜂等病虫害,通过修剪或摘除瘿瘤防治。
3.除杂垦复、刮皮涂白:清除栗园周边茅栗,冬春垦复栗园,刮皮涂白减少虫量。
4.嫁接:采用封腊处理接穗,减少栗绛蚧传播;改劈接为扦皮接,减轻栗疫病。
5.栽培管理:减少叶面喷肥,改为根施和农家肥,减轻栗小爪螨、栗疫病发生。
6.改接良种:推广抗病虫性强、质优高产的品种,如叶里芷、粘地板、大红袍等。
合理用药:
1.看天看地选择防治:根据天气和地块特点,选择防治重点。
2.视虫害习性确定防治适期:针对不同害虫的生活习性,选择最佳防治时间。
3.选择用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苦参素、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等。
通过综合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提升板栗品质,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对板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