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樟脊网蝽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2019-05-13 02:21

【危害】

成虫、若虫群集叶背吸汁,被害叶正面呈浅黄白色小点或苍白色斑块,反面为褐色小点或锈色斑块。严重被害时,全株叶片苍白焦枯,对树势生长发育影响甚大,尤以幼壮年树受害更重。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3.8mm,宽1.6~1.9mm,扁平椭圆形,茶褐色。头小,腹眼黑色,触角稍长于身体,黄白色。前翅膜质网状,白色透明,中部及末端各有一褐色横斑。雌虫腹末尖削黑色,雄虫较钝黑褐色。

卵:长0.32~0.36mm,茄形,初乳白色后淡黄。

若虫:一龄体长0.5mm,椭圆形,腹背暗绿;二龄体长0.9mm,黄褐色;三龄体长1~1.2mm,前翅芽达第二腹节;四龄体长1.4~1.5mm,翅芽墨绿色;五龄体长1.7~1.8mm,触角第2节短圆。

【发生规律】

一年4代,以卵在叶组织内越冬。第1代若虫4月下旬孵出,5月中旬羽化;第2代若虫6月上旬末至中旬孵出;第3代若虫7月中旬至8月上旬孵出;第4代若虫8月下旬至9月下旬孵出,成虫9月底至11月产卵越冬。成虫和若虫喜荫蔽,卵产于叶背主脉两侧,每叶可达83枚。

【防治方法】

5月上旬喷施50%杀螟松1000~2000倍液,或25%速灭威、25%西维因400~600倍液。喷药后全年可控制,若虫口回升需补防。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