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为蔷薇科蔷薇属落叶灌木,是我国传统的观赏花卉,其花色鲜艳、花姿优美、香气浓郁,象征友谊和爱情。玫瑰花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通经活血、美容养颜等功效,对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特效,是药膳佳品。近年来,我国食用玫瑰的发展迅速,随着需求增加,栽培面积将进一步扩大。
一、玫瑰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玫瑰喜光,每天需6―8小时的直射光,光照不足时生长细弱,开花少甚至不开花。夏季强光下,枝条变短,花色可能发生褐变或出现畸形花。玫瑰喜温暖湿润环境,生长适温为夜温15―18℃,昼温23―25℃,相对湿度不高于80%。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良好,pH值6.5―7.5为宜。
二、品种选择
1.重瓣玫瑰:传统玫瑰,株高约2米,花色浅紫,花期5―6月,抗性较差,易得锈病。
2.紫枝玫瑰:四季玫瑰,株高近2米,花期4月底至10月中旬,抗锈病能力强,产量高。
3.平阴一号:株高1―1.2米,花期4月底至10月中旬,产量高,抗性强,自然落蕾率低。
4.平阴三号:株形紧凑,花期4月底至5月底,产量高。
其他品种还有保加利亚玫瑰、苏联香水1―4号、苦水玫瑰、繁花玫瑰及北京白玫瑰等。
三、繁殖
玫瑰主要采用嫁接繁殖,砧木为野蔷薇、粉团蔷薇或无刺狗蔷薇。嫁接时间为3月中旬或7―9月,采用T字形芽接法。扦插繁殖也可进行,但扦插苗根系不旺,寿命较短。
四、栽培管理
1.选地建园:山区利用地堰、土坡,平原建立专用园,避免粘重积水地。
2.土壤处理:定植前进行土壤消毒,施入农家肥并耕翻。平原地整成高畦,畦高15―20厘米。
3.定植:株行距2―2.5米×1―1.5米,挖坑栽植,填土踏实并浇水。
4.施肥:秋末结合深翻施农家肥3000―3300公斤,花后施磷酸二铵或复合肥5―25公斤。
5.修剪:以疏剪为主,短截为辅,及时疏除5年以上老枝,重剪衰弱植株促新枝生长。
6.病虫害防治:锈病、白粉病、褐斑病可喷洒粉锈宁、退菌特或百菌清;金龟子、大袋蛾喷洒辛硫磷、敌杀死;红蜘蛛、蚜虫喷洒乐果、久效磷;天牛应捕杀成虫并清除蜜源植物。
7.采收:花蕾在未开放前采收,花瓣在完全开放后采摘。
五、采后加工与保管
花蕾烘干至花萼、花瓣能揉成粉片状;花瓣与糖(红糖为宜)1:1拌匀揉搓,晾晒2―3天后密封存放,制成玫瑰酱可长期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