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仙人掌是一种无性繁殖植物,通过种苗即掌片进行繁殖。使用1~2年以上的种株,新芽生长1年后,叶片充实时,用利刀割下并晾晒数日,待伤口稍干后扦插。在适宜的管理和温度下,1年可繁殖3~4茬,每茬每片种苗可繁殖5~6片新芽,每片种苗年可产嫩片2公斤以上,可连续采收10~15年。
保护地栽培食用仙人掌要求精细整地,土壤以沙质壤土为佳,黏土需加沙改造,PH值6-7。整地时需施足腐熟有机肥,每亩施肥量5000公斤左右。定植前需清园、深耕细耙和晾晒通风,以达到杀菌、松土的目的。
作畦时应按确定的行向开沟,畦高25厘米,畦宽80厘米,沟宽40厘米,以便于田间管理和提高地温。
定植时间可选春、夏、秋三季,春季在4月中、下旬断霜后,保护地内10厘米土温不低于10℃,日平均温度20℃,夜间气温不低于15℃时进行。定植方法采用扦插法,扦插深度为种片的2/5或1/3,种片底部朝下,南北纵向,单行种植为宜。栽植密度每亩定植2000株左右,定植行向为南北向。
定植时应把握土壤墒情,生根后根据苗长势和土壤水分情况补充水分,浇水采取沟灌法,早、晚进行,原则是不旱不浇,浇则浇透。施肥方法采取沟施或穴施法,基肥在整地作畦时施入,追肥在定植后4~5个月进行。
定芽修剪是通过调整新芽和嫩茎,使其具有合理的营养形体,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控制嫩芽过旺生长,减少养分消耗。每个掌片保留3~4片生长健壮的嫩茎培养,第二代及其以上的掌片保留2~4片嫩茎。残缺畸形的、长势弱小的、掌片基部萌生的及有虫斑、病斑的嫩茎应全部切除。
菜片采收的最佳时期是嫩片生长22~35天,上午9时之前采摘。采收时需保护被采植株,稍留一点于母片上,防止机械损伤,有伤斑、病斑和虫斑的嫩片不宜用做菜片,喷施农药后7~10天内不可采收菜片。采收菜片后应置于阴凉处分级包装,必要时进行预冷处理,常温下可贮存4~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