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唐代始盛于长安,宋代以洛阳为天下第一,及至明清,安徽毫州、山东曹县则甲盛一时。《甘园牡丹全书》便是一例,署名园人彭尧谕编,撰写日期在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以后,论述内容主要为毫州、曹县一带的牡丹品种及栽培状况。书已残缺,然而还能看到不少有价值的内容,其中种植八法较为精采。
1.栽花法 根据植株大小,掘一相应的土坑,坑中雍起一堆.将根置上;分根四垂,然后用土掩顶;特栽讫,方将青沙土敷根面,以防风吹土裂;敷完将土作一池。
2.修花法 花之红蕾称之为胎,须善护花胎,其花胎间每枝只留三二蕊.余皆以竹针挑去,用棘针塞其孔,用泥固之,以防土蜂、雨水朽灌花身,不然即百金购得一二岁枯矣。
3.养花法 每岁初春冻开,风燥,必用沙土重敷花根实之,以防风裂伤根。牡丹不喜灌水过多,逢艳阳丽日.可用喷壶洒水溉之;水多,则花色不娇,叶多黄萎,待临开,专心以水润之,放后不得再灌,灌之则花早落。若花烂漫,上张油幕,傍挂金铃,以防雨摧、鸟噪之患。
4.接花法 每岁择独本一枝,嫩而盛者,刀截其身,将根劈开,以他花上品绝色枝头,有二三眼者.削如凿形,插人根内,线缠土封如接桃李木树之法。一法取芍药根选其肥如萝卜者,用刀截平,将牡丹如前法接之.开花鲜妍.比牡丹接者更胜。
5.种子法 六月间看雹中子黑,取向风处晾一日,以瓦盆拌湿土盛起,至八月取出,以水浸试,沉者开畦种之,约三寸余。次年春天芽发叶长.须加保护,二三年后可移植,再经二三年能够开花;其花红者变白,浅者变深,常者变异,种种奇品,皆从子出。
6.分花法 即分株法;分株常在秋分后进行,分时先挖去植株外围土壤,然后摘报旁泥土缓缓掘动.勿伤细根,当根系充分暴砚时,再根据母株大小、相势,予以分割.使分株苗带根。栽如前法,花台不可过高,亦不可过低。栽种不宜太密,否则植株生长拥挤.如遇大风,花朵将会受损。
7.医花法 八九月时,用好土如前法培壑一次,比根高二寸,须隔二年一培,则接花本枝根生,偷去其母.他年抽芽,即新花也。谷雨季节须设梢遮盖日色、雨水,勿令伤花。若根生蚁穴,可用鸡骨引其出穴,再消灭之。六月亦须设箔,勿令暴雨、酷日伤芽。冬日如见牡丹有早发迹象者.可将其少量根系拨出见日.即能抑制。
8.浇花法 浇水须在早晨泥土凉时进行,方不损根。八九月五日一浇。十月天暖,园师恐倒发.每禁浇;天早半月一浇。腊月地冻不可浇,恐水伤根。浇水时不可湿枝叶,恐坏花蕾。南方十一月中、谷雨前用粪水,北方不用,但以河水或晒井、泉、雨水浇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