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白粉病的防治技术

2019-07-03 13:36

月季白粉病菌侵害叶片、叶柄、嫩梢及花蕾。感病叶片初期出现褪绿黄斑,逐渐扩大后在两面产生一层白色粉状物,叶片失绿变黄。嫩叶染病后皱缩、反卷、畸形、变厚,有时为紫红色。嫩梢、叶柄染病时,病部稍膨大,节间缩短,反向弯曲。花蕾受害披满白粉,萎缩干枯,花姿畸形。病株反复侵染后,长势衰弱,开花不正常或不能开花。

月季白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白尘粉孢菌侵染引起的。病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7-25℃,最适温度为21℃。月季白粉病菌以菌丝体或不成熟的闭囊果在休眠芽内渡过不良环境。春秋季节气温在16-25℃左右时最易发生,尤其是湿度大的阴雨天气,蔓延很快,3-4月为高峰期。偏施氮肥,植株徒长,过度密植,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不同品种抗性差异明显,小叶多花蔓生品种较抗病,大花品种易感病。

防治方法主要有:

(1)发病季节要仔细观察,一发现有感病病枝,应立即剪除并烧毁。

(2)发现病情,立即喷洒杀菌剂,每2周1次稀释喷洒2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800倍的代森该或代森锌;也可用托布津500-1000倍稀释液。

(3)休眠期清除园地,并喷洒波美3-5度石灰硫黄合剂或托布津500-800倍稀释液。

(4)月季在气温5℃以上时,芽就开始萌动生长。在月季刚发芽还没有发生明显的白粉病症状时,每周喷1次稀释800-1000倍的托布津或50%代森锌液,连喷3次,预防效果很好。

(5)在通风透光不好的环境里,白粉病最易发生,因此在管理上应注意常修剪使植株通风透光。

(6)合理施肥,适当多施磷、钾肥,增强抗病能力,加施硼、硅和锰等微量元素有防病作用。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