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苗圃用地选择

2019-07-19 17:10

就地育苗,就地供应,减少运输,降低成本,提高苗木成活率是育苗的基本原则。因此,在建圃前要对苗圃的面积和位置进行规划,使其尽可能在城市周边、交通便利的位置,便于运输,出圃方便。尽可能选用已改良的土壤或进行过地形改造之处,也可利用荒山、河滩地、撂荒地以及交通枢纽周围未开发地等。育苗是一项高度集约化经营与生产的工作,自然条件直接影响苗木的产量、质量和苗木成本。要注意因地制宜,全面考察当地自然条件,选择土壤、地形、水源、小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苗木生长的地方。

苗圃地要求排水良好,地势较高,地形较平坦,坡度在0.1%至0.3%之间。多雨地区坡度可选0.3%至0.5%,较粘重的土壤坡度可适当大些,砂质土壤坡度可小些,防止被冲刷。陡坡山地、易积水洼地、重盐碱地、风口、林中空地、日温变化较大的地方不宜作为圃地。圃地要选好的坡向,防止寒流与风害。

最好是具有一定肥力的砂质壤土、轻粘质壤土,这类土壤结构疏松,透水、透气性好,降雨时地面径流少,灌溉时渗水均匀,不返碱,pH值在6至8之间。要注意土层的厚度、结构和肥力状况。团粒结构好,土壤通气性强,利于微生物活动和有机质分解。砂质土地表温度变化大,水肥易流失,根系生长不良,土壤易干燥,苗木耐旱耐寒能力差。

水源和地下水位是选择苗圃的重要因素,苗圃地应选在离水源近的地方,江、河、湖等天然水源成本低,水质好,利于苗木生长,降低育苗成本。若无天然水源或水源不足,应选地下水源充足的地方打井灌溉。易被水冲击、水淹地不宜用作苗圃。地下水位过高,土壤透气性差,根系生长不良,秋末易受冻害,多雨时易受涝灾。

选圃时应进行专项调查,了解当地和周围植物病虫害情况和感染程度。苗圃应选在交通方便的水路运输线附近,便于出圃及生产资料的运入。靠近城镇便于解决劳力、电力、畜力以及肥源问题。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