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黄为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少分枝,全株被灰白色短柔毛和腺毛。株高60~12Ocm。叶片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叶粗糙、皱缩、叶基生呈莲座状,叶缘有圆锯齿,叶柄具狭翅,叶形由下至上渐小。顶生总状花序长50~8Ocm,花冠钟状长约7·5cm,花冠蜡紫红色,内面有浅白斑点。同属植物约25种。人工栽培品种有白、粉和深红色等。
繁殖方法:常用播种繁殖。以9月秋播为主,播后不覆士,轻压即可,发芽适温为15-18℃。约10天发芽。也可春播。
栽培管理: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耐寒,生长适温为13-15℃。怕多雨、积水和高温,耐半阴、干早。早春有5-6片真叶时可移栽定植或盆栽,生长期每半月施肥1次,注意肥液不沾污叶片,抽苔时增施l次磷、钾肥。
需肥量较大,喜欢持续的100ppm~150ppm的液态氮肥(15:5:15或15:10:15)。在开花时节,可适当地增加光照。最理想的夜间温度为12℃~16℃。
常发生枯萎病、花叶病和蚜虫危害。发主病害时,及时清除病株,用石灰进行消淌毒。发生虫害时,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杀,同时也能减花叶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