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态特征
杜英科杜英属常绿小乔木或乔木。高3~15米,叶薄革质,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稀为阔楔形,侧脉4~6对,边缘有波状小钝齿;叶柄纤细,长1.5~2厘米。花期6~8月,总状花序生于去年无叶枝条,长3~4厘米。花两性或单性,萼片披针形,花瓣5片,长圆形。果期10~11月,核果椭圆形,长不到1厘米。
二、分布与习性
中华杜英属亚热带树种,分布于广东、广西、浙江、福建、江西、贵州、云南。常生长在海拔350~850米的丘陵中,赣西丘陵地带海拔100米处亦有分布。性喜温暖湿润环境,抗风力强,萌芽能力极强。在排水良好的酸性黄壤土中生长迅速。
三、繁育技术
1.种子采集
10~11月果实成熟时选择优良母树采种。果实软化后搓揉淘洗,阴干后即播或湿沙层积至翌年春播。
2.苗圃地选择与整理
选地势平缓、水源便利的疏松肥沃地块。秋冬季深翻30~40厘米,播种前施足底肥(磷肥125~150千克/667平方米,复合肥75~100千克/667平方米),浅翻拌匀后作床,床宽100~120厘米,高20~30厘米。
3.播种
沙藏种子用0.5%高锰酸钾浸种2小时,条播行距20厘米,覆土2厘米,盖草保温。667平方米用种量10~12千克。约30天后发芽,揭草时注意保护幼苗。
4.苗期管理
(1)除草追肥:苗高5~10厘米时除草,叶面喷施0.1%~0.2%尿素;10厘米以上时667平方米追施尿素2~2.5千克,每15天1次至9月底。
(2)间苗补苗:苗高10厘米时间苗,保持40~60株/m²,补苗后喷水定根。
(3)越冬管理:9月中旬后喷0.3%~0.5%磷酸二氢钾和0.2%硼沙溶液,增强抗寒性。
5.苗木出圃
1年生苗高可达50厘米以上,翌年春即可出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