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肚竹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对水分十分敏感。盆土须保持润而不湿,半干则需浇水,但忌积水。空气干燥时,要经常向叶面喷雾水。盆栽用土宜选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土。每年初冬追施有机肥1次,夏季新笋出土后应及时疏除徒长笋,保留观赏笋。秋季萌发的新笋较细,均应去除以蓄积养分。
生长季节应适当控水,以抑制竹竿长高。达到一定高度后截顶,可使节问膨大。盆栽2~3年且没分过株的植株要进行更新,去老留幼,去弱留强,保留幼嫩竿,使植株充满生机。繁殖佛肚竹多用分株。每年的3~4月在竹笋未出土前磕盆,根据植株长势选壮竿留于原盆,其余的分成个体,主竿短截,另行栽种。
切主鞭时最好带少许宿土,保护好笋尖。也可压根繁殖,换盆时选粗壮无虫害的竹根顶端长约10~15厘米一段,横埋于苗盆中,掩土10~15厘米,踏实,浇足定根水,移至避风向阳处,床面盖5~6厘米厚的落叶或杂草保湿。新笋出土后扒开落叶让其自然生长。
每年竹笋出土前后常有蚜虫危害嫩叶,可用80{bf}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或马拉硫磷1000倍液杀灭。偶有金针虫在地下危害竹鞭、嫩笋,造成退笋或孔洞折断,可在早春用5辛硫磷1000倍液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