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

2019-12-12 18:53

紫花苜蓿,又称紫花牧蓿、苜蓿、路蒸等,属豆科植物,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品质最优良的牧草之一,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1.栽培准备

栽培前应选择优良的苜蓿种子,如亮苜5号、赛特、三得利、德宝、德福等。播种前需对种子和土壤进行适当处理,如杀虫、杀菌、接种根瘤菌等;土壤处理包括耕翻、施肥、除杂草、杀虫等。

2.种子处理

紫花苜蓿种子具有休眠性,硬实率较高。播前应采用擦破种皮法或热水浸泡法处理。热水浸泡法即将种子在50-60℃水中浸泡30分钟,取出晾干后播种。初次种植苜蓿的地块应采用根瘤菌剂拌种,每kg种子用根瘤菌剂5g,拌匀后立即播种。

3.播种方式

播种有春播、夏播、秋播及临冬寄籽播种几种方法。春播利用早春解冻后的土壤水分进行抢墒播种;夏播在6-7月份进行,但需注意杂草和病虫害;秋播在9-10月份进行,是北方一年两熟地区的佳播种期;临冬寄籽播种则在北方特殊播种期进行,播种后待第二年春天气回暖时发芽出苗。

4.田间管理

除草:播种后至幼苗期、每年返青后、每次刈割后均需防除杂草。可采用人工拔除或化学除草法。

施肥:以施磷肥为主,适当追施钾肥。在贫瘠荒地、盐碱地、土壤含氮量较低的地方,播种时应施尿素做种肥。

水利管理:苜蓿抗旱能力强,但干旱季节及刈割后适时浇水能提高产量。雨季需注意排水。

5.刈割与收获

苜蓿为多年生植物,再生性强。每年可刈割3-4次,最佳刈割期为1/10的苜蓿开花时。每次刈割留茬5cm左右。入冬前50天停止刈割,以利越冬。如收获种子,减少刈割次数,荚果大部分变褐时收获。收获前彻底拔除杂草,确保种子质量。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