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类盆景好做不好养该怎么办?

2019-12-17 15:55

竹类植物外观独特,形态特征与栽培生长方式与众不同,寓含刚直、虚心等哲理,历来深受人们喜爱。竹类盆景既可观赏叶、干,也可欣赏其姿态,置于居室中别具山林野趣。制作竹类盆景的素材易得且价格低廉,造型不需刻意绑扎修剪,宜疏直、散栽,避免密植或丛植。高矮有序,栽于浅盆中,配以佳石和青苔,点缀陶制古装人物,堪称佳品。

适合制作盆景的竹类分为两大类:丛生性竹类如凤尾竹、米竹、佛肚竹、青皮竹等;散生性竹类如刚竹、淡竹、水竹、斑竹等。大型散生性竹类需通过人工矮化处理方可植于盆中,方法主要包括:

1.笋子长至10厘米左右时,用摄子小心剥去箨环上的笋捧,避免中午高温时操作,遵循生长旺盛时多剥、早期晚期少剥、弱笋慢剥、夜间及时剥、一次剥1~2张捧叶的原则。

2.笋子长至14厘米左右时,减少浇水抑制高度,促使笋子及早发枝散叶,实现矮化目的。

竹类盆景的栽培通常在3~4月间的阴天进行,选取竹林中竹鞭较浅、发育良好的一至二年生竹子作为种苗,挖掘时截断竹竿与老竿基的连结处,连带笋芽挖出,尽量保护根毛,多带泥土。栽前进行修剪,散生性大型竹子可齐上剪去竹竿,保留笋芽;丛生性小型竹子多疏枝、适量去叶。盆土以腐烂竹叶土加等量粗沙或酸性营养土配粗沙为宜,栽植不宜过深,置于阴处保持湿润,较易成活。

定株前根据竹株数量、大小、姿态及布局进行修剪,确保主次分明、高低相宜、疏密得当。配石常选用峰状石笋石象征雨后春笋,或选用太湖石,最后布青苔放摆件,完成盆景制作。

竹类盆景应置于温暖、湿润、背风、透光之处,夏季避免暴晒,冬季丛生性竹类需入室越冬,散生性竹类耐寒可室外越冬。竹类盆景虽喜湿润土壤,但忌渍水。春夏新竹生长期适当控水可矮化竹株,6~7月新竹生长完成后再行更新与造型修剪。每年5~8月施2~3次稀薄腐熟豆饼肥水,注意夏季养护。每隔2~3年于3~4月换盆一次,去除部分旧根与宿土,日常还需修剪维护造型。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