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盆景的制作与管理

2020-01-14 00:26

梅花爲薔薇科李屬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樹幹灰褐或紫褐色,新枝多爲綠色,單葉互生,邊緣有細而銳的鋸齒,花色有白、淡綠、粉、紅、紫等色,每朵花具雄蕊多枚,花朵具芳香。根據各地氣候的差異,每年的1月至3月陸續開放,一般先開花後展葉。

梅花的繁殖可用桃、杏或梅花的實生苗作砧木,以枝接或芽接的方法進行嫁接,成活後注意打頭摘心,以控制植株高度,等3至4年後主幹長到合適的粗細時就可以制作盆景了。也可用生長多年,植株矮小,形態古樸的老梅樁制作盆景,可在春季花謝後移栽。

梅花盆景傳統的造型有徽派的遊龍式、三台式、提籃式,揚派的疙瘩式、順風式、垂枝式,蘇派的劈幹式等,此外還有懸崖式、臨水式、直幹式、斜幹式、曲幹式、枯幹式、附石式等不同形式,也可將松、竹、梅合栽于一盆,謂之歲寒三友。制作此類盆景時應做到枝條多而不亂,枝與幹、枝與花之間和諧統一。

梅花盆景的造型多在春季花謝後進行,方法以修剪爲主,蟠紮爲輔,修剪時可將直而無姿的枝條剪去,保留形態優美、曲折有致的枝條,對于幼樹或需要保留的直枝可用蟠紮的方法,使其彎曲,以達到疏影橫斜,古雅清奇的藝術效果。

梅花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耐寒冷和幹旱,怕澇。平時可放在室外光照充足,空氣流通的地方,若陽光不足,則影響開花。生長期澆水做到不幹不澆,澆則澆透,避免盆土積水,否則會造成爛根。生長期每15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5月至6月各增施一次0.2%磷酸二氫鉀、過磷酸鈣之類的磷鉀肥,以利于花芽的形成。

北方地區在初冬移至室陽光充足處養護,保持0℃至6℃的室溫,每2天左右向植株灑些清水,以增加空氣濕度,防止枝梢枯萎,但土壤不必過濕。12月花芽開始萌動,可再施2次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和適量的氮肥,以促使花大、味香。花謝後進行一次修剪,剪掉病蟲枝、過密枝及其他造型不需要的枝條,將老枝短截,每個枝條僅留2至3個芽,以促發新枝,當新生枝長到20厘米時進行一次摘心。

幼樹每1至2年,老樹2至3年翻盆一次,可在春季花謝後進行,盆土宜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並摻入少量的骨粉或在盆的下部放幾塊動物的蹄甲做基肥。新栽的植株放在蔭蔽處緩苗一周左右再移到陽光充足處養護。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