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竹是一种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原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它在我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江苏、福建、浙江、安徽、上海等地区均有分布。芦竹的繁殖主要依靠无性繁殖,即通过底下茎或地上茎进行繁殖。为了保证成活率,当前多采用底下茎的方法。根据实验,一般每亩地需要用根400-500公斤左右,价值大约250元。芦竹的产量在试种情况下,第一年亩产1吨左右,第二年亩产2吨左右,第三年以后亩产可达3吨以上。
栽培芦竹时,应选择土壤肥力中等、地势平坦、灌排方便的轻度盐碱地(含盐量在0.4%以下)进行种植。芦竹虽然对土质要求不严格,但以黏土、壤土为最佳。在栽植前,每亩应施有机肥2000-2500公斤,磷酸二铵或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深耕25-30厘米,耙细、耙透,整平地面。选择1-2年生健壮芦竹根,无病虫、无霉变、无伤害,每墩重0.5-1公斤,有生长芽3-5个,于3月上旬进行种植。行距1.5米,墩距0.8米,开沟或挖穴深15-20厘米,栽后覆土5-10厘米,踏实,浇足水。每亩种植555墩。出苗后需要进行中耕、除草工作,破除土表板结,防止土壤返盐。在肥水管理中,一般追肥两次,分别在5月上旬和7月上旬,亩施尿素10-15公斤,追肥后浇水。进入雨季要排除积水,注意防治病虫害,一般进入12月后收获,收割时离根茎越近越好。
芦竹因其抗旱、耐涝、耐盐碱,抗逆性强,一年种植多年生长,产量高,效益好,是当前造纸企业的优质原料,特别适合在旱薄地低洼地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