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来源于雨水、地下水和灌溉水。北方干旱地区依赖人工灌溉补充水分,但积水会抑制根系呼吸甚至导致烂根死亡。
一、不同栽培方式的灌溉要求
1.播种苗:小粒种子覆土浅易受旱,需保持床面湿润。灌水需"少量多次",防止表土干燥和日灼。
2.扦插压条苗:生根期需大量水分,特别是展叶未生根阶段,缺水易死亡。北方旱季更需及时灌溉,水流需缓以免冲刷。
3.分株移植苗:根系受损需连续补水,初期宜3-4次大水量灌溉。
4.嫁接苗:适量补水即可,避免接口部位积水引发腐烂。
5.成龄大苗:仅旱季补水,水分过多会降低抗性。
二、灌溉的气候适应性
春季至初夏:南方灌水3-4次,北方7-8次;播种扦插苗需更频繁
夏季:北方雨季可停灌;南方需对抗高温干旱
秋季:南北均需控水以促进木质化
冬季:北方需灌防冻水,南方停灌
三、土壤与灌溉控制
黏土保水性强应减少灌量,砂质土保水性差需增加灌量。耐旱树种需及时排水,常规树种保持土壤湿润。
四、灌溉技术选择
高床垄作:引水入步道侧渗,省工但耗水量大
低床大田:漫灌需缓流防苗倒伏,易致土壤板结
喷灌:适合大苗栽培区
滴灌:适用于苗床精准灌溉
五、排水管理
雨后及时排涝,通过平整圃地和建设排水系统确保内外水流通畅,防止积水影响根系活动和土壤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