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的生态习性及种植技术
一、玉兰的生态习性
玉兰原产于我国中部各省。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对温度很敏感,南北花期可相差4~5个月之久,即使在同一地区,每年花期早晚变化也很大。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力,能在-20℃条件下安全越冬。玉兰为肉质根,故不耐积水,低洼地与地下水位高的地区都不宜种植,根际积水易落叶,或根部窒息致死。肉根根系损伤后,愈合期较长,故移植时应尽量多带土球。最宜在酸性、富含腐殖质而排水良好的地域生长,微碱土也可。
二、玉兰的繁殖方法
1.播种繁殖
必须掌握种子的成熟期,当蓇葖转红绽裂时即采。采下蓇葖后经薄摊处理,将带红色外种皮的果实放在冷水中浸泡搓洗,除净外种皮,取出种子晾干,层积沙藏,于翌年2~3月播种,一年生苗高可达30厘米左右。
2.嫁接繁殖
通常砧木用紫玉兰、山玉兰等木兰属植物,方法有切接、劈接、腹接、芽接等。劈接成活率高,生长迅速。晚秋嫁接较之早春嫁接成活率更有保障。
3.扦插繁殖
这是紫玉兰的主要繁殖方法。扦插时间对成活率影响很大,一般5~6月进行,插穗以幼龄树的当年生枝成活率最高。用50ppm萘乙酸浸泡基部6小时,可提高生根率。
4.压条繁殖
紫玉兰最宜用此法,选生长良好植株,取粗0.5厘米~1厘米的1~2年生枝作压条。压条时间2~3月。压后当年生根,与母株相连时间越长,根系越发达,成活率越高。
三、玉兰的栽培技术
1.育苗与移栽
播种苗出土后1~2年的盛夏季节需适当遮阳,入冬后在北方地区应防寒。移栽时带土球,挖大穴,深施肥,适当深栽可抑制萌蘖。移植时间以萌动前,或花刚谢、展叶前为好。
2.施肥管理
玉兰喜肥,除栽植时施用基肥外,每年都应施肥。酸性土壤应多施磷肥。花前与花后的追肥特别重要,前者促使鲜花怒放,后者有利于孕蕾,追肥时期为2月下旬与5月份。
3.水分管理
夏季高温与干旱不仅影响营养生长,并能导致花蕾萎缩与脱落,故需保持土壤经常湿润,尤其在重点景区更应注意灌溉保墒。
4.整枝修剪
修剪期应选在开花后及大量萌芽前。剪去病枯枝、过密枝、冗枝、并列枝与徒长枝,平时随时去除萌蘖。由于玉兰枝干愈合能力较差,除必要者外,多不进行修剪。
5.栽植要点
栽植以早春发芽前10天或花谢后展叶前最为适宜。栽植前在穴内施足腐熟有机肥作底肥。栽好后封土压紧,及时浇足水。玉兰枝干伤口愈合能力较差,故修枝时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