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花叶病如何防治

2020-11-30 01:09

豌豆花叶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很大。以下是豌豆花叶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

发病症状

豌豆花叶病表现为全株发病。病株矮缩,叶片变小、皱缩,叶色浓淡不均,呈斑驳花叶状,结荚少或不结荚。

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

病原病毒在寄主活体上存活越冬,通过汁液、蚜虫或种子传播,土壤不传染。在毒源存在的情况下,有利蚜虫繁殖的气候环境会加剧病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

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早期发现并拔除病株。

2.药剂防治蚜虫

及时喷药杀灭蚜虫,减少病毒传播:

20%高效氯氰菊酯·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

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

5% S-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

每隔7—10天1次,连喷2—3次。

3.病毒病药剂控制

发病初期可使用:

2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5%菌毒清水剂200—300倍液

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

喷施可抑制病害蔓延。

此外,豌豆种植还可能遇到其他病害,如茎腐病和烂根病:

1.豌豆烂根病

症状:种皮变黑,根部腐烂,幼苗矮化或停止生长。

防治方法:选用健康种子,育苗盘杀菌;避免积水,剔除病苗;降低播种密度,加强通风。

2.豌豆茎腐病

症状:茎基部出现褐色病斑,扩展后导致植株腐烂。

防治方法:喷施40%复活一号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液,重点喷施茎基部。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