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式循环烘干机碎米原因及处置

2018-09-03 18:55

批式循环烘干机已在江西省逐步使用,成为打通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但有些用户在使用烘干机作业过程中,出现稻谷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现象。稻谷烘干不同于其它粮食的烘干。稻谷是一种热敏性作物,烘干速度过快或参数选择不当容易产生爆腰。稻谷烘干标准规定:稻谷烘干后爆腰率的增值不得大3%。为保证烘干机作业效果,应查明原因,客观分析,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正确处置。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可分为稻谷因素,烘干机使用原因,烘干机质量原因。

1、稻谷的因素

——稻谷过熟。

稻谷进入收获期,含水已较少,由于反复受到阳光、风雨、露水的干、湿作用,过熟稻谷按正常速度烘干,容易出现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现象。

防范及处置:及时收割;在烘干作业中,视过熟程度适当降低进风温度,一般情况下可比各种机型使用说明书规定低3~4℃。

——稻谷损伤。

烘干前谷壳剥脱的稻谷,则表层蒸发不均,米粒表露部分干燥快,容易开裂;同时,与完整谷壳的谷粒相比,最终烘干程度较一般稻谷烘干快,形成过烘干。所以表壳受伤的稻谷容易出现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现象。稻谷破损一般是由收获时机械损伤所致,也有些早籼稻容易脱壳。

防范及处置:联合收割机作业时要对割台、输送、脱粒部件进行正确调整;采取低温、慢速烘干。

——稻谷含杂多。

含杂多的稻谷进入烘干机,造成循环不均,严重时不循环甚至堵塞停机。稻谷循环不良,会造成部分稻谷受热时间增长,温度偏高,脱水速度过快;同时循环不均,使终止烘干时间推迟,部分稻谷过烘干,容易出现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现象。高湿度的稻谷流动性差,也容易产生循环不良现象。

防范及处置:安装清选设备。含杂较多的稻谷经清选后才能进入烘干机作业。高湿度的稻谷可采用少量稻谷进入后,边进谷边循环烘干的方法,较快脱去稻谷表层的自由水,提高流动性能。作业过程中,要检查稻谷下移是否均匀,需要时进行适当调整。

——稻谷装入过少。

批式循环稻谷烘干机在额定装机容量时,稻谷在机内一个烘干循环过程所需的时间约1th左右,其中约15min加热,另45min不加热(缓苏),通过自身热量,让内部水份向表层扩散平衡。稻谷装入过少,循环时间缩短,缓苏时间减少,水份扩散平衡不充分,容易出现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现象。

防范及处置:降低进风温度和采用间隙加热方法。

——稻谷含水不均。

进入同批次烘干的稻谷,含水率不均匀要求小于3%。相差过大,当烘干结束时,部分稻谷过烘干,容易出现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现象。

防范及处置:需要同批次烘干,可先进行常温循环,缩小水份差距,然后进入热风正常烘干阶段。或是采用二段烘干法,即热风烘干至谷物含水18%左右时,停止作业5h,使谷物间水份自动平衡,然后热风烘干至结束。

2、烘干机使用原因

——热风温度过高。各种烘干机根据自身特点,按不同稻谷装机容量,要求选择合理的进风温度,依烘干速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稻谷品质。操作中如热风温度选择过高,容易出现稻谷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现象。

防范及处置:按说明书要求选择有关参数,只控制最高温度的机型,进风温度一般应在45~55℃,使谷温在40℃以下,保证谷物品质。

——烘干过度。

稻谷长期储藏,要求烘干到一定的含水率(如稻谷一般为14%)。烘干过分,表层的部分化学结合水被蒸发,稻谷出现裂纹,品质下降,且重量减少,也浪费能源,增加成本。

防范及处置:烘干作业接近要求时,要注意含水率的及时测定,正确设定停机含水率或停机时间,发现有误差,及时加以纠正。

——残谷未清除。

烘干后,在升降机、水平输送器及谷仓内等可能产生死角的部位留有残谷。如不清除。进入下一批干燥,自然会使残谷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

防范及处置:注意清除残谷。

——气候干燥。天气干燥,空气湿度小,这时烘干较快,容易出现稻谷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现象。

防范及处置:当外界空气湿度在65%以下时,热风温度宜比使用说明书中指标值低3~4℃。

——烘干后稻谷处理不当。

烘干作业完成后,如立刻送冷风冷却,稻谷表面突然收缩,引起裂纹。

防范及处置:烘干后稻谷立刻送冷风冷却,避免接触湿气。

3、烘干机质量原因

——机械损伤。

烘干机的输送部分发生晃动、磨损、碰击,直接损伤稻谷。旧机出现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现象主要是磨损、变形、间隙变化所致;新机主要是安装不规范或是运输装卸造成设备变形所致。

防范及处置:输送部分应经常检查并调整,有碰击处及时排除,杓子磨损给予更换,斗式提升机跑偏、松弛等,调节到正常状态。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