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木莲的养殖方法以及繁殖方式

2020-07-02 15:28

灰木莲是木兰科中的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濒危植物。其为木兰科的木莲属与木兰属之间找到了一种相互衔接的链环,对研究木兰科的系统演化、探讨被子植物的起源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形态特征:灰木莲是常绿乔木,树冠伞形美观,花大清香,似白玉兰花,花期长。灰木莲树高30多米,胸径50~70cm树干通直,圆满。树形整齐美观,树冠广卵形,枝叶茂盛,2~3月开花,9~10月种子成熟。

果实由浅绿色变为黄绿色,稍微裂,即可采种,出种率23%,种子千粒重40~50g,发芽率70%~80%。其干形通直,树姿优美,花果华丽,极具观赏价值。

生长习性:灰木莲原产越南及印度尼西亚,适生于南亚热带,喜暖热气候,不耐干旱,能耐短期—2℃的低温。海拔800m以下丘陵平原,土层深厚、疏松、湿润的赤红壤和红壤,幼龄期稍耐荫,中龄后偏阳,深根性根种。

我国广东、海南和广西1960~1963年引种的灰木莲试验林普遍生长良好,24年生平均树高24.0~27.5m,平均胸径25.1~34.2cm,其生长表现达到或超过原产地,干形通直,具早期速生特性,高径生长可持续30年以上。

在原产地越南热带雨林区,灰木莲为上层林树种,伴生树种常见有坡垒、青皮、羯布罗香、拟肉豆蔻、交趾缅茄、巴里黄檀、蒲葵以及多种木质藤本和附生植物。在同等立地条件下所进行的灰木莲与木兰科树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灰木莲比火力楠、观光木、木莲、海南木莲生长快,与山白兰、香梓楠不相上下。

灰木莲的养殖方法

采种:选择13至15年生的优良植株作采种母树。9至10月果熟时,由浅绿变黄绿色,蓇荚微裂,即可采种。果采回后摊放通风处阴干,待蓇荚开裂时,轻敲出种子,用细沙搓去假种皮,洗净,混湿润细沙贮藏备用。出种率23%,种子千粒重40至50g,发芽率70%至80%。

育苗:最好是随采随播种,也可在早春2~3月播种。作畦撒播,覆土厚1至1.5cm,并加盖一层稻草保湿。播种后20天种子开始发芽出土。幼苗出土后约1个月左右长出真叶,待幼苗高4至5cm,可移人容器培育,苗期要加强管理,做好除草淋水施肥工作。苗高30cm以上,雨量渐多的5至6月出圃造林。

造林:灰木莲喜温喜湿喜肥,造林地宜选择在北回归线以南丘陵山地,土层疏松深厚、肥沃湿润的山坡中下部酸性土壤。先清山后穴垦,挖植穴50cm×50cm×35cm,株行距3m×2.5m,造林密度1500株/hm2,雨后阴天定植。

除纯林栽培外,还可营造混交林,但要严格控制阔叶树的比例。灰木莲与尖叶杜英、黄桐、木荷、马占相思等混交,混交比例为1:3或1:4,即灰木莲占20%至25%,其它树种占75%至80%,可采用行带混交或均匀错开,照顾均匀,株行距2至2.5m。

幼林抚育:灰木莲早期速生,植后应加强抚育管理及施肥工作。头3年,每年4至5月和9至10月进行2次铲草松土,春夏季结合抚育每株施复合肥l00g,以后每年铲草或割草1次,直至郁闭成林。到6至7年生,林木开始分化,此时应协调种间关系,合理间伐,促进林分增长,以利培育中、大径材。

灰木莲的繁殖方式:灰木莲育苗主要为种子繁殖,因其种子不易保存,所以,最好能随采随播。播种前,将处理好的种子用0.2%~0.5%的高锰酸钾或多菌灵溶液浸种半小时,捞出沥干后播于沙床内进行催芽。

待种子发芽,幼苗长出沙面,子叶完全展开且转绿时,将芽苗移植到装配好营养基质的育苗袋内,按照常规容器苗培育措施进行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苗木高度达到25cm以上,可出圃造林。灰木莲具有移植容易成活且移栽恢复快的优点,是非常适于移植的优良树种。

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于2004年对胸径8cm左右的灰木莲大苗进行截干移植试验,移植株数200株,移植成活率达到95%,移植两年,已枝繁叶茂,曾被截除的树冠已基本得到恢复。

灰木莲的园林用途:绿化、美化、净化:灰木莲四季常绿,枝繁叶茂,生长快,适应性较强;干形通直,树形优美,花多且花期长,花大而洁白,并能散发清香,是优良的观赏绿化树种;

此外,灰木莲还具有较强的杀菌保健能力。因此,适于在城镇市区街道、公园、庭院、路旁、草坪等地种植,在城市主干道作行道树效果甚佳。可作庭园观赏树和行道树。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