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田和整田:宜选用生田或种过蘑菇的上风、上水田块,忌用病田或老田下风下水口田块,否则易被杂菌侵害。
将田块进行犁耕、整细,田干、排水条件好的可不耕;并开好排水边、厢沟,厢面宽80-90厘米,人行过道宽60-70厘米;将剩余的50公斤细石灰粉撒于覆土泥中。
播种:在播种蘑菇时,农民朋友要注意搞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将堆制好的培养料,以各处均匀抓一大把放于小筛内,先用点菌种撒于料面并盖好报纸,24小时后能见到菌丝萌发,即可大胆播种,否则应查明原因,经妥当处理后才可播种。
2、培养料应呈棕褐色,具特有草香味,无恶腐臭味;草有韧性,腐熟而不腐烂,PH值7.5-8无杂菌;含水适宜,用手紧握料,指缝见水而不滴为宜。如过湿应进行晾晒,过干则用1-2%的石灰水调节。
3、将料堆放于播种的厢面,不下雨不盖薄膜,下雨必须盖薄膜。料运进厢面之后,每天翻动一次,彻底排出氨气后才能保证菌种安全。3天后,将料抖放平整,待彻底无氨臭味且水份适宜后即可播种。
4、播种应选阴天和下午进行,以防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杀伤菌种。播种时,先将菌种中的棉塞拿掉,倒立放于高锰酸钾(俗称“灰锰氧”,一种强氧化消毒剂)溶液中消毒;用菌种勾(可用粗架车钢丝烧红、锤尖做成小勾)将菌种勾于消毒盆内,再按计划用种均匀撒播于料面,边播边进行覆土。对一时来不及覆土的,应及时盖一层经石灰水处理过的稻草或草扇。
5、覆土以土质PH7-7.5的腐殖性壤土为好,土块大小以最大不超过小鸡蛋为宜,土块含水量20-22%(用手能捏扁,但不沾手),厚度6-7厘米左右,可分两次进行覆土。
覆土后的管理:一般播种后20天即可开始采菇。覆土10天以内不下雨,只盖草不盖膜,可适当打水。稻草可扎成草帘,便于盖、揭,草帘厚度以覆上后不见床土为准;薄膜选用厚度为4丝以上的;10-15天内揭土检查,当菌丝上土近一半并呈放射状时,每平方米菇床厢面可喷“结菇水”0.9-1.1公斤(即每平方尺0.2-0.25两),此后保湿和通风结合进行。若菌丝串于土表,加强通风、干燥即可解决。
当小菇长到黄豆大小并普遍出土时,要喷一次“出菇水”。根据厢面干湿和天气情况,每平方米可喷1.3-1.4公斤(每平方尺3两水),然后停水2-3天;当菇整齐出土后,每天视蘑菇的长势情况及天气变化来喷水,菇多多喷,菇少少喷,无菇不喷。菇盖嫩白,光洁度好,表明水份适宜;起鳞片、菇盖发黄表示水份不足。出菇时,空气相对湿度控制80%以上,并保证给予充足的氧气。
采收后的管理:根据市场情况进行采收,每采一批(“一潮”)菇后,一般要间隔5-7天再采下批菇。息潮时不宜打水,根据菌丝及小菇的长势喷施适量的结菇水和出菇水。随着气温的降低,用水量应逐渐减少。
每出一潮菇后,应及时清理床面的残留物,将采菇后留下的孔洞用土填平,并重喷水一次(相当于结菇水)。当采收三潮菇后,可及时用专用肥进行追肥一次。
另外,蘑菇生长的条件,也适宜多种病虫害滋生,若防治不当,就会给生产带来大损失。蘑菇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防重于治,一般情况下,堆制良好的培养料,使用优质菌种并注意上述消毒、灭虫、灭菌工作的,病虫害一般不会发生或危害轻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