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搞好小麦后期全蚀病普查与防治

2018-01-13 07:51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重要病害之一,属河北省重要的植物检疫对象。其主要特点是:1、减产严重,一般发生田块减产20%以上,重则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绝收。2、传播途径广,一是种子带菌,如果种上带菌的种子,就会发病;二是病残体带菌,发病株小麦的根、茎、叶都能带菌;三是防治困难。希望广大麦农高度重视,搞好麦前普查和防治工作。

一、症状识别: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以幼苗期被害最重,该病是典型的根部病害,病菌只侵染根和茎基部1-2节,所有地上部的症状都是由地下部根和茎基部腐烂引起的,剥开最低一片叶鞘茎基部可见黑膏药状物,俗称“黑脚”这是与其它病害不同的地方。田间症状以小麦抽穗后比较明显,灌浆—乳熟期症状最明显,发病中心常成簇成片,顺行或打绺发展,病株略矮于健株,生长衰弱,叶片自下而上发黄,到成熟时,病株干枯,整个植株变白,形成白穗。

二、发病规律:全蚀病菌是一种土壤寄居菌,除危害小麦外,还可侵染玉米、谷子禾本科杂草等,病菌发育适温为15-24℃,侵入麦苗的最适温度是12-16℃,病菌大量集中于根茬部分,在土壤中可以存活1-2年,因此病株残体(麦糠、杆、茬等)及沤制的粪肥,种子混有病残屑等是主要侵染病源,种子调换,机械作业等农事活动则是传播的主要途径。

三、当前需要采取的措施

1、普查:在5月中下旬搞好全蚀病普查工作,做好地块病情记载。全面普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销毁,发病田块麦粒不作种用,麦秸、麦糠不沤粪。

2、防治方法:对发生点片的,可拔出病株焚毁处理,同时按每平方米50%多菌灵可湿性粉10克,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对全田零星发生麦田,要划定区域,单机高茬收割,收割后拔除麦茬烧毁处理,并可在秋季播种时进行综合防治。

3、进行单机作业。病田与非病田要分开作业,避免机械和人为传播。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