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保护和利用天敌。田边和田埂保留杂草和开花植物,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蜜源植物,促进自然天敌种群增殖。开展药剂防治时,应选择对稻飞虱毒力较强但对天敌低毒性的药剂,保护利用稻飞虱的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
二是稻鸭共育。在水稻齐穗灌浆前,于稻飞虱发生时期放鸭治虫,每亩放鸭15-20只,每隔3天放一次,连续放鸭3-4次,每次放鸭8-10小时。或在水稻始蘖后,将室内培育的15天左右的雏鸭放入稻田饲养,水稻齐穗灌浆至稻穗下垂前及时收捕成鸭,以每亩10-20只为宜。放鸭田四周设置高度为50-60厘米的防护网或围栏,同时在田边搭小型简易棚,便于小鸭躲避风雨和喂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