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一生需要吸收多种元素,各种元素的量之间需要有一个适当的比例才能协调生长。氮、磷、钾中任何一种元素不足都将导致生长发育异常和产量降低。由最小养分定律可知,这种亏缺的元素便成为生产中的障碍因子,成为施肥时首要解决的问题。另外,在稻株及产量构成中,氮、磷、钾有其自身元素特性,水稻对氮、磷、钾利用也有其生物特性,因此如何使磷、钾肥与氮肥协调平衡是水稻取得高产的重要一环。氮、磷、钾的施用配合得好,就能互相促进;配合不好,就会互相制约。
为了夺取水稻高产,既要增施氮肥,又要增施磷肥和钾肥,以充分满足水稻对氮、磷、钾肥的需要。目前水稻生产上氮素化肥用量往往偏多,而磷、钾肥常被忽视。因为氮肥对产量构成的影响较大,对植株反应较为直观,很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而磷、钾主要依靠土壤供给。直至近年来,土壤有效磷、钾供给强度严重下降,成为产量限制因子,并且高产栽培尤其是超高产栽培中磷、钾肥的增产作用十分突出,才引起广泛重视。水稻施用氮、磷、钾的配合比例,一般以1:O.4—0.6:1—1.5为好。但在实际应用时要考虑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和水稻产量高低等因素,适当调整比例。如稻田土壤缺磷,就应增施磷肥;土壤缺钾,则要增施钾肥。产量低的稻田土壤中常缺氮、磷,就应增施氮、磷肥;高产稻田,土壤中一般常缺钾,则要增施钾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