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胡麻斑病及其防治

2018-03-13 22:19

汤原县水稻胡麻斑病主要发生在分蘖末期至齐穗期,稻株各部均可受害,但以叶片为多。芽期受害症状一般是芽鞘变褐,芽未抽出,子叶枯死。苗期发病多在叶片、叶鞘上形成椭圆形病斑。

成株叶片染病初为褐色小点,渐扩大为椭圆斑,如芝麻粒大小,病斑中央褐色至灰白,边缘褐色.周围有深浅不同的黄色晕圈,严重时连成不规则大斑。病叶由叶尖向内干枯,死苗上产生黑色霉状物(为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鞘上染病病斑初为椭圆形,暗褐色,边缘淡褐色,水渍状。后变为中心灰褐色的不规则大斑。穗颈和枝梗发病受害部暗褐色,造成枯穗。谷粒染病早期受害的谷粒灰黑色,扩至全粒造成秕谷。后期受害病斑小,边缘不明显。病重时谷粒质脆易碎。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肥水管理,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尤其钾肥不能缺乏,一旦缺乏,易引起缺钾型胡麻斑病。还要避免长期淹水,防止缺水受旱而诱发胡麻斑病。

(3)药剂防治,在水稻倒二叶长出一半时、孕穗期和齐穗期,选用2%加收米(春雷霉素)液剂80-100毫升/亩,或25%咪鲜胺乳油100毫升/亩,或40%稻瘟灵乳油100毫升/亩,或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拿敌稳)10-15克/亩,兑水喷雾。遇到环境条件适宜病原菌生长繁殖的年份,病害可能发生较早,在水稻6叶期预防病害发生,其他防治时期同稻瘟病。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