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恶苗病俗称“公秧”。秧田期、分蘖期,抽穗期都能发生,发生率为1-70%,为损失率极高的一类病害。
一、症状
水稻播种后,大约四叶期左右,病苗开始出现异常现象,瘦弱色黄,高出一般正常的秧苗,病苗出现后,其数量逐步增多,有人曾将所见病苗全部拔出,但不久又有病苗重新出现。水稻分蘖末至拔节前,恶苗病病株有“提早拔节”的假象,比健株高,在露出水面的节上,长出不少倒生的须根,也有一些恶苗病与正常健株高矮相近,甚至还要矮些。病株到孕穗期多数枯死,并在茎上产生淡红色的霉层,后期出现黑色小粒点。水稻抽穗后,病株有高出健株的现象,剑叶平伸,为其特点,稻穗很少结实,所以有公秧之名。
水稻恶苗病为种子带病传染,这类病害只能预防,而不能治。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是预防和控制恶苗病发生为害的唯一措施。
二、种子处理技术:
1、晒种
将所需种子在太阳下晒一日至二日,以保证种子能快速吸水,吸够水。
2、盐水选种:
昭阳区属于一季冷凉常规稻区,其种子无须年年换种,以粮为种是常规稻作区不会改变的现状,虽目前种子经营商有小包装种子销售,种源也是到一些到农户家里去收来分装的,种子净度不高,瘪粒或不饱满的种子仍然存在,这些种子或发芽率不高,或能发芽但苗不壮,在播种前必须进行选种处理,除去籽粒不饱满的种子,提高种子质量,以保证播种后苗全、苗齐、苗壮。其方法是:在清水中加盐搅动,能浮起鸡蛋,鸡蛋露出水面5分钱硬币大小即可,倒入水稻种子,搅动几下,打捞出漂浮的种子,剩下的即为饱满的种子,用清水洗净,进入药剂消毒处理。
3、药剂消毒处理
将上述洗净的稻种,倒入45%咪鲜胺水剂2000—3000倍的液体中,浸泡72小时(旱育秧用2000倍液,水育秧用3000倍液),液体要高出种面5-10厘米,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催芽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