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地制宜,保证播种质量
根据春季的天气情况,适时抢墒播种。土壤墒情稍差的地方一定要做到深开沟、浅覆土、重镇压。在比较干旱的坡地、岗地可采用免耕或垄侧保墒栽培技术,也可合理使用抗旱保水剂。使用抗旱保水剂的地区必须有灌溉条件或者有一定的降雨量,无灌溉条件或雨水较多的地区不宜使用。根据不同产品剂型,可采用与底肥混施或拌种等不同方法,具体按产品说明使用。
二、开展调查,进行分类指导
各地要做好墒情、芽情、苗情调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视旱情发展情况,采取应对措施。如种子能正常发芽,应及时采取重镇压的措施,保水、引墒、提墒。
三、拓展渠道,开展抗旱自救
充分利用水源和现有灌溉设施、设备,全力进行重点浇灌,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尤其对种子已经萌发,土壤严重缺墒的地块要尽快进行浇灌,尽量避免毁种。浇灌应以能润湿到播种带种子周边,保证种子萌发为标准,尽力提高浇灌效率。
四、密切协调,及时人工增雨
根据天气预报,建议各地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协调,抓住有利的天气条件,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五、加强监测,生物灾害防控
干旱少雨给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早储备药剂和药械,防止病虫害发生蔓延,把损失降至最低程度。同时,持续干旱也影响了除草剂效果,应适时做好苗后药剂除草。各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根据当地生产实际,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开展好技术指导工作,力争做到一次播种保全苗,出齐苗,促壮苗。
六、及时补种、毁种
对于受灾严重,确需要补种或毁种的,要因地制宜选用早熟玉米品种或其他作物,如鲜食玉米或杂粮杂豆等,毁种地块要注意前茬除草剂及底肥对后茬毁种作物的影响。毁种豆类作物的要根据土壤施肥情况科学确定种植密度和苗期化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