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

2018-12-01 21:06

针对今年部分水稻分蘖少,茎蘖数不足的形势,以及后期不确定的气象因素,今年我县水稻中后期管理要把防灾减灾工作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突出抓好保分蘖、争大穗、防病虫、促早熟等关键技术,确保水稻丰产丰收。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科学管水。水稻拔节到抽穗后25天是水稻对水分的敏感时期,这期间缺水对产量影响较大,水层管理应以浅为主,控制在5-10cm,以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发生。水稻灌浆后期对水分表现不敏感,可实行浅湿间歇灌溉。提高土壤通透性,做到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促粒重,提高光合效率。

二是增施保蘖肥,科学施用穗粒肥。由于今年分蘖发生晚,有效分蘖期前分蘖不足,后发茎数多,因此,为保证有更多的茎数能够成穗,提高分蘖成穗率,适当增施保蘖肥,亩施用尿素3--4公斤。穗粒肥施用主要是增加穗粒数,特别是今年在有效分蘖期内分蘖茎数不足、达不到预期产量穗数的前提下,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合理施用穗粒肥是关键。增施穗粒肥要掌握以下原则:一是落黄,二是土壤供肥能力下降,三是天气晴好,四是保证后期安全成熟,只有这样才能施肥,做到巧施穗粒肥。穗肥施用时期大致在抽穗前20天,依据水稻长势,每亩施肥量不应超过标氮10公斤。粒肥施用要坚持看天、看地、看水稻长势,因地制宜施用,以避免穗茎瘟的发生。

三是加强病虫害防治。病虫害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选准药剂抓住适期。进入雨季后温度高,湿度大,且品种比较单一,纹枯病已经发生,二化螟较常年提前7天出现枯鞘,因此,防治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水稻二化螟是当前田间管理的重点。应采取人机结合全面进行防治,不留死角,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