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葡萄生长栽培主要技术

2019-05-08 07:01

葡萄怎样种植?

温度管理

保护地果树栽培的成败,温度的调控是关键。因此,扣膜初期的3——5天是全盖帘期,待地面完全解冻后,葡萄经过自然预备、短暂适应后,开始白天揭帘升温。升温按生长阶段的不同,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管理。前期,萌芽到开花前,由于棚内白天温度可迅速提高到23——25℃。采光好、保温佳的温室可提高到27——28℃。要注意,超过25℃时应及时小放顶风,控制温度。

前期温度过高,往往生长发育不整齐。放风的同时,能补充CO2。此时夜间应注意保温,使温度维持在7——8℃。

中期,开花前后,由于开花授粉对光照的要求极为敏感,白天要尽量增加日照,升温,同时及时换气。温度控制范围是25——28℃为宜。超过30℃,应注意开放顶风,换气降温。夜间做好保温,使温度维持在14℃以上,以利于授粉受精,提高坐果率。

后期,浆果膨大至成熟,自然温度开始回升,棚内外温差小,容易控制棚内温度,可维持棚内白天28——32℃,夜间15——17℃。昼夜温差控制在10℃以上,利于浆果上色。

湿度管理与灌水

湿度管理的适宜指标,根据巨峰葡萄生长需水特性,在湿度管理上也有不同的要求:芽萌动期到花前,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70%——80%为宜;花期要求相对干燥,利于花药开放和花粉散发,但过于干旱又易出现花冠不开裂脱落而干枯在花蕊上的不正常现象,影响坐果。此期棚内湿度宜控制在60%——65%之间,这也接近自然条件下露地栽培同一时期的空气湿度(60%——69%)。

浇水管理。扣棚后浇大水1次,芽萌动时浇第2次水。个别单花开放前浇1小水补充。其后全园用膜封闭。提高地温,防止水汽上升,减小空气湿度,等到全园95%的花谢花后,揭地膜浇花后第1次水,隔20天后浇第2次,浆果变软前浇1次水,棚内浇水管理基本完成。

施肥

温室葡萄在露天管理期,10月份集中1次施足有机肥。施用量掌握每亩4.5——5t(吨)。外加硫酸钾50kg,磷酸二铵50kg。充足的有机肥在分解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CO2,补充棚内的CO2。

扣棚后及时追肥,供应前期速效肥,芽萌动期追施1次三元复合肥,每亩50kg,尿素和磷酸二铵各50kg。花前叶面补肥2——3次(尿素、氨基酸复合肥和光合微肥等)。花后,结合浇水,追施尿素亩50kg,4月下旬浆果开始变软时,追施硫酸钾1次,施用量亩50kg。同时,连续进行2——3次叶面补肥。

病虫害综合防治

温室葡萄生长在特定的环境内,一般病虫害较轻,主要防治对象是幼穗轴腐病、白腐病、褐斑病、霜霉病等。重点在芽前喷3——5Be石硫合剂,花前喷2次甲托并参照大田管理交替应用波尔多液和乙磷铝等做好生长期防治。

修剪

修剪工作由于受温室栽培的影响,分两个时期修剪:

夏剪:重点是培养结果后的副梢,其一是揭膜后将已结果的枝蔓拉平降低位置,留先端的1——2个夏芽副梢,抬高位置直立引缚培养。如一次副梢叶片不足的(一般2——4叶),可用二次副梢补充,8——10片叶时摘心,控制生长,充实下部腋芽,留作翌年的结果母蔓。其二是将当年已结果但位置偏高偏远的枝蔓,揭膜后,留2——3芽行重短截,促发冬芽形成新梢,待该梢长至8——10片叶时摘心,充实其下的腋芽留作翌年的结果母蔓。

冬剪:落叶后进行,视新梢发育程度进行短截。拉枝留副梢的枝条一般留2——5芽短截,架面空间大、粗度0.7cm以上的可偏长点,细弱的一般偏短点(2——3芽)。通过重短截培养的结果母蔓,冬剪时可视情况适当留长点(接近常规修剪的5——7芽)。试验证明,拉枝留副梢的翌年产量最高;重短截培养副梢的,产量亦可观;按常规修剪法的翌年卷须多花芽极差,着果少甚至绝产。生物统计比较,前二种方法较常规修剪差异显著。

温室栽培需注意:

(1)温室葡萄生产较常规生产成熟期延迟,分析其原因是由于覆盖材料对光质有一定过滤作用,加之盖帘保温对日照时数的影响,导致棚内葡萄从萌芽到成熟生长日数至少150——155天,拖长10——15天。

(2)培养副梢为结果母蔓的方法成花好,可连续丰产。原因是除膜后副梢生长期完全处于自然环境,成花条件优于棚内的环境。而棚内成花期,由于光质和光照时间的影响,分化受抑制。加之,除膜后,原结果蔓上的叶片已完全老化,露地时期温度高,消耗大于积累,树体养分贮备水平低,第二分化期的养分供应少,花质差,卷须多,坐果不良。

(3)直接拉枝留副梢与重短截促副梢相比较,前者成花好,主要是由于重短截后,副梢有一个建造时期,养分的积累期相对较短,储备水平偏低,故花穗的花序数少而紧凑。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