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与方法
1.1观测点设立
个旧市从2013年开始,分别在不同海拔的3个代表性区域设观测点,在山区鸡街镇毕业红村委会加级寨村鲁沙梨园,海拔1810m;坝区大屯镇新瓦房村石榴园,海拔1287m;红河谷流域蔓耗镇海拔150m、黄草坝海拔280m,芒果上布点,共设4个观测点。
1.2观测方法
采用浙江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柑橘小实蝇性诱剂、诱集瓶,在各观测点诱集成虫。性诱剂2.0mL/瓶、每隔30d换芯1次、诱捕器挂放高度1~2m。每隔7d观测数虫记数。在观测点果园果树挂果后,每个月进行1次田间落果虫害调查。全市田间普查,对全市范围内的瓜果进行大田普查。
2结果与分析
2.1生活习性
柑橘小实蝇的食性较杂,危害不同的水果作物,在个旧市主栽的芒果、柑橘、石榴、桃、西瓜、枣上都有发生。成虫喜在晴天午后活动,喜吸食酸甜食物,且比较喜欢荫蔽环境。雌虫产卵于果皮下,形成产卵孔,幼虫在果内蛀食,造成果实的局部或全部腐烂并成为糊状,形成虫果,有腥臭味不能食用。幼虫老熟后脱果入土化蛹。世代交替,无严格的越冬过程。
2.2柑橘小实蝇在个旧地区的发生规律
2.2.1分布
根据2013-2015年对个旧市4个典型监测点观测,柑橘小实蝇在个旧市分布较广,150~1810m的不同海拔都有发生。
2.2.2发生规律
红河流域海拔150~280m地区,全年都能诱到成虫,无明显越冬过程。消长规律与水果的成熟度呈正相关,每年3月虫口开始上升,6-8月是主要危害期,成虫高峰因每年气候变化有所差异。黄草坝点2013年高峰期是6月5-11日,单周单瓶诱到成虫6000头;
2014年高峰期是6月23日至7月1日,单周单瓶诱到成虫2636头;2015年高峰期在7月1-7日,单周单瓶诱到成虫3100头。蔓耗点与黄草坝点时间相同。坝区海拔1287m的大屯点危害相对轻,每年7月始见虫,8-10月危害,9月下旬是成虫发生高峰期,单周单瓶诱到成虫最高的2015年为121头,2013年、2014年各为34头。
山区海拔1810m的加级寨点6月开始有成虫,8-9月危害,成虫高峰期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2013年高峰期在8月13-20日,单周虫口76头,2014年高峰期在9月2-9日,单周虫口281头;2015年高峰期在8月18-25日,单周虫口295头。
3柑橘小实蝇绿色防控方法及应用
3.1人工防治
清洁果园。在果实成熟或即将成熟时,每隔3d清除果园中的虫果、烂果、落果,将所有落果掩埋在50cm以上深度的土坑中,用土覆盖严实;或者倒入水中浸泡8d以上;或用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浸泡2d。果实采收后彻底清园。
翻耕园土。柑橘小实蝇越冬成虫羽化前,结合冬季清园进行深翻土15~20cm,翌年春天再翻耕1次。
果实套袋可以阻断柑橘小实蝇与果实接触,有效地防止成虫在果实上产卵,保果率达97.17%。套袋时间根据水果品种的生育期和当地水果种植情况,结合柑橘小实蝇发生情况而定,一般在着果期或果皮软化前套袋,并在套袋前进行1次病虫害的全面防治。套袋要特别注重果袋种类的选择,根据当地的栽培品种和气候特点选用质地较好、透光、透气性较强的果袋。套袋时袋口务必扎紧,底部应扎孔透气。若所用的果袋材料质地过薄,柑橘小实蝇的产卵管仍能将其刺破。另外,套袋时机掌握不准可能影响果实风味。
3.2物理防治
主要使用性引诱剂杀雄虫。此方法简单实用。但需要时间较长。应用性引诱剂诱杀,经过连续较长时间的诱杀,能大大降低果园的虫口密度,且对环境安全,果实不易受污染,高效专一,不易产生抗药性,是目前较理想有效减少虫源的主要方法。具体做法:性诱剂2.0mL/瓶、每隔30d换芯1次、诱捕器挂放高度为1~2m,个旧市2013年在鸡街镇毕业红村梨园连片使用13.33hm2,收到良好的诱杀效果。根据2013年5月至今对个旧市区4个典型监测点统计的相关数据,特别是柑橘小实蝇多发的黄草坝芒果园和蔓耗芒果园采用柑橘小实蝇性诱剂使得该果园柑橘小实蝇的数量逐年减少。
3.3化学防治
成虫发生量大的果园可集中连片统防统治,通过对柑橘小实蝇的发生规律调查,掌握成虫开始取食的时期,可选用高效低毒的菊酯类、毒死蜱、阿维菌素等杀虫剂,均可达到显著的防治效果。
4讨论
(1)通过3年的观察研究可以看出柑橘小实蝇虫口密度受气候、海拔影响较大;区域间差异极大;虫口密度与水果品种有密切的关系。
(2)对柑橘小实蝇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时间不长,预测防治难度大。
(3)性诱剂诱杀雄成虫对降低虫口密度有显著效果。但单一诱剂只能诱杀单个虫种,对防治实蝇有一定局限性,如在黄草坝用黄板监测,就发现个旧市实蝇种类至少有4种。诱到的雄虫有的可能已经完成了交配,达不到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