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别名血参,大红袍等。以地下根作药用,有活血,调经,散瘀,止痛之功效。主治冠心病,月经不调,产后淤血,胸腹或四肢疼痛,痈肿疮毒,心烦失眠等症。主产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安徽,江苏,陕西,浙江,四川等省。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形态特征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全株密布淡黄色柔毛及腺毛。根细长,圆柱形,外皮土红色。茎四棱形,上部分枝。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片卵圆形至宽卵圆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夏季开花,顶生和腋生的轮伞花序,每轮有花3-10朵,多轮排成疏离的总状花序;花萼略成钟状,紫色;花冠2唇形,蓝紫色,发育雄蕊2个,伸出花冠管外而盖于上唇之下,退化雄蕊2个,着生于上唇喉部的两侧;子房上位,4深裂,花柱较雄蕊长,柱头2裂片不相等。小坚果长圆形,熟时暗棕色或黑色,包于宿萼中。
一、生长习性丹参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环境。耐旱,耐寒,怕水渍,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用机质的沙质壤土栽培为好。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
二、整地与施肥选地势高,排水好的田块,精耕细作。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5000公斤,饼肥5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钾肥50公斤。然后作畦,等待播种。
三、播种丹参生产上用分根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播种期多为春播,在清明前后进行。分根繁殖:选小指粗,无病虫害,色红的一年生根条,取其中上段,截成5厘米长的小段作种栽,晾半天,待伤口愈合后,按行株距35×20厘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浇水保墒,以利成活。若用温床催芽后栽种更好。每亩用种根60公斤。扦插繁殖:一般在高温多雨季节进行。选二年生粗壮茎枝,稍晾一下,用APT生根粉浸蘸根部5分钟后,扦插到整好的畦面上,浇水保墒,即可成活。种子繁殖:可于丹参种子采收后及时播种在整好的畦面上,出苗后加强田间管理,生长一年后移栽。每亩播种量2公斤。因种子繁殖生长期较长,生产上一般不常采用。
四、田间管理丹参出苗后,应注意中耕除草。若规模种植应于苗前采用药田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可有效防除各种杂草。阴雨天气注意排水,干旱天气及时浇水。立秋前后,进入地下根茎膨大期,应追肥一次: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磷酸二氢钾10公斤。现蕾后应及时摘除区花蕾,减少养分消耗。
五、病虫害防治丹参主要病虫害为根腐病,可于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700倍液喷雾防治。每星期一次,连喷三次。害虫有银纹蛾幼虫咬食叶片,可用菊酯类农药杀灭。地下害虫用辛硫磷配毒饵诱杀。
六、收获与加工丹参一般于栽后1—2年的秋季采挖。将刨出的地下根,去净泥土,晒干即可入药。亩产量350公斤。
七、市场行情运行情况2000年4.2--5元;2001年5—4.2元;2002年4.2--3元;2003年3.8—6.2元;2004年6.2--5元;2005年4.7—7.5元;2007年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