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穗期是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等多种病虫集中发生和危害的重要阶段,也是防病治虫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小麦赤霉病,一旦流行,不仅造成小麦严重减产,而且病麦具有毒素,人畜不能食用,会严重影响农户出售。根据今年小麦的生长发育特点,病虫发生和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天气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今年吴江小麦穗期以赤霉病为代表的病虫害发生趋势严重,如不及时组织开展防治,将对夏粮生产构成极大威胁。为确保小麦丰产丰收,各地针对今年小麦穗期病虫害发生的趋势和特点,切实做好以赤霉病为重点的小麦穗期病虫害总体防治工作,打好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
一、病虫发生趋势
1、小麦赤霉病:预计今年小麦赤霉病中等偏重至大发生,主要依据:一是小麦生育进程不一。由于去年秋播我区小麦播种期拉得长,前后超过一个月,导致目前田间小麦生育进程参差不一,根据叶令剥查,预计最早田块的小麦4月10日即将齐穗,迟的田块到4月底齐穗,大面积小麦抽穗扬花期预计主要集中在4月15日至4月25日,抽穗扬花时间前后相差近一个月,不仅增加了病菌的侵染机率,又给第一次适期防治带来难度。二是田间菌源十分充足。去年我区赤霉病偏重发生,为今年的赤霉病发生积累了大量的田间菌源,4月7日植保站田间调查,稻桩子囊壳平均丛带菌率为4.75%,随着气温上升,稻桩子囊壳带菌率还将增加,已具备了赤霉病流行的菌源条件;三是小麦品种抗性较差。据统计,全区扬麦16种植比例达98%,该品种虽具有高产的特点,但较易感染赤霉病,而且部分农户因播种迟,加大了播种量,田间郁闭程度高,湿度大,更有利于赤霉病的发生;四是气候条件复杂多变。根据气象部门预测,4月中下旬大面积小麦抽穗扬花期间,有多个降水过程,雨日和雨量比常年偏多,且气温偏高,这对赤霉病菌的侵染和病害的流行十分有利。
2、小麦白粉病:预计今年中等到中等偏重发生。今年大面积小麦前期肥料投入相对偏多,目前田间生长嫩绿,加之主栽品种扬麦16号,对白粉病抗性不强,因此为病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另据植保站近期田间普查,少数田块已经开始发病,始病期明显早于去年。
3、小麦蚜虫:预计将达大发生等级。据植保站4月7日系统调查,平均有蚜株率14%,百株蚜量37头,明显多于去年,为近几年来较高的一年,随着小麦抽穗扬花,田间气温的上升,虫口密度还将明显上升,发生部位将由中下部叶片向穗部转移,聚集为害,严重影响小麦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4、灰飞虱:灰飞虱是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传播媒介,今年麦田灰飞虱发生仍是偏重年份。据植保站4月7日小麦定点田调查,灰飞虱平均每平方尺0.3头,目前田间以三四龄为主,预计4月下旬末田间将出现一代灰飞虱低龄若虫峰,如果放松防治,不仅会对小麦造成直接危害,而且还将加重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流行程度。
二、防治技术要求
针对今年小麦穗期“二病二虫”发生发展趋势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以及历年防治工作的经验教训,各地务必要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从服务“三农”,促进农民增收的高度,克服麻痹侥幸、惜工惜本和畏难怕烦思想,全面组织开展用药防治,以确保小麦后期安全生长。具体要求做到“三个统一”。
1、统一防治策略。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一旦暴发,将无法挽回。因此,在防治用药上,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两次用药,病虫兼顾”的防治策略,坚持两次用药不动摇,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2、统一防治时间。第一次用药时间要以小麦齐穗扬花初期为标准,确保用药时间准确。具体标准为80%左右植株的穗颈抽出,10%左右的麦穗见花时用药,防止盲目提前或拖后,如遇到特殊天气,小麦齐穗后不扬花也要及时用药保护。同时,用药期间如遇到连续阴雨天气,要抢雨停间隙开展防治,以免错过防治适期。在第一次用药后5-7天,要用好第二次药,确保用药次数及防治质量。
3、统一农药配方:第一次用药:主攻赤霉病、蚜虫,兼治灰飞虱、白粉病,用药时间要以小麦齐穗始花期为标准。施药方法:每亩用50%吡.多.酮(农麦来)可湿粉150克(一包半)或50%多菌灵150克加25%三唑酮50克加10%吡虫啉30克,兑水50公斤小机喷雾或兑水30公斤弥雾机弥雾。第二次用药:在第一次用药后5-7天,每亩用50%农麦来可湿粉100克或50%多菌灵150克,兑水50公斤小机喷雾或兑水30公斤弥雾机弥雾。同时各地要加强小麦穗期后期的蚜虫观察,对部分小麦蚜虫发生重的田块及时进行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