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规程

2020-05-11 04:09

草莓(FragariaananassaDuch.)属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栽培面积和产量在世界浆果类水果生产中仅次于葡萄。草莓容易繁殖,结果早,收效快,尤其是近年利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设施的促成栽培,使每年11月至翌年5月均有新鲜草莓上市。但在当前的草莓生产中,存在着农药残留超标、化学肥料使用过量、草莓植株病毒病加剧等因素导致草莓的品质严重下降、产量降低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草莓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把生态农业、无土栽培及园艺设施技术结合起来的栽培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利用组织培养获得的草莓脱毒幼苗,依据生态农业生产原则、生产方式及标准,利用有机废弃物作为栽培基质,用沼液代替无土栽培使用的化学营养液进行追肥,再利用装配式钢管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进行草莓生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和各种生长调节剂,保证了草莓的优质丰产,是具有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1生产基地的选择

草莓有机生产基地的选择必须遵循有机农业的生产原则,选择在城镇郊区、交通便利、离污染源5~10km以上、生态环境条件良好、无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污染,水质符合要求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建立草莓有机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土壤环境质量不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并且要求地势高燥、灌排便利、土层深厚肥沃、耕作层达30cm以上、土壤排水透气性能良好、生物活性强、有机质含量大于15g·kg-1。灌溉用水环境质量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Ⅳ类标准,要求水源清洁、水质优良。

大气环境质量不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空气清洁。

2发酵池的修建

利用有机废弃物如废弃的农作物秸秆、牲畜的有机排泄物等经充分发酵后的沼气(燃烧后不仅可以增加设施内的温度,而且还能增加设施内CO2浓度,改善光合作用)、沼液、沼渣(二者分别占总肥量的86.8%和13.2%)分别用作草莓有机生产的追肥和基肥肥料,为草莓幼苗与果实的生长提供速效养分。沼渣、沼液不仅含有丰富的氮、磷、钾三大元素,还含有铜、铁、锰、锌等微量元素,为草莓的生长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而且还含有生理活性物质,如各类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等对草莓的生长发育有调控作用和防治病害的作用。一般600m2大棚需沼气池池容10m3。

3常用栽培基质的配方

基质的物理性状通过影响基质的固、液、气三相比例来间接地影响作物根系发育以及根系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一个稳定的缓冲性较强、适宜草莓栽培的基质配方是草莓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经过

多年的试验研究与生产实践,利用各地丰富的工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筛选出了多种适合草莓栽培的基质配方。常用的基质配方有炭化稻壳∶发酵秸秆∶炉渣=2∶2∶1;草炭∶蛭石∶珍珠岩=4∶1∶1;泥炭土∶珍珠岩∶河沙=3∶1∶1,在以上按体积比配好的每立方米基质中分别加入充分发酵腐熟的鸡粪10kg、优质复合肥2kg。在有发酵池的草莓种植基地中,采用沼渣∶蛭石=1∶(2~3)[8]、沼渣和草炭按1∶0.5[9]的种植基质,草莓植株生长发育也比较好。

4基质栽培形式的选择

草莓基质栽培的主要形式有2种:一种是栽培槽,将设施内的地面平整后,首先用砖建栽培槽,要保证一定的坡度,以利排水。为避免栽培槽积水,可在槽的中间挖宽20cm,深3~5cm的小槽,并在槽较低的一端挖深15~20cm的小坑,以便汇聚排出的多余水分。槽边框高15~20cm,槽宽50cm,槽长视栽培设施建筑状况而定,一般为5~30m,栽培床距为0.4m。然后在槽床底部铺一层厚1mm的聚氯乙烯塑料薄膜与土壤隔离,以防止土壤病虫传染和杂草滋生,薄膜铺好后先在槽中填石砾或粗炉渣以利于排水,再在其上铺一层无纺布或剪开的废旧编织袋等,作为衬垫以尽可能阻止根系伸入底部排水层中,然后再向栽培槽内填满栽培基质并压实,每槽栽种2行草莓,最后铺设微喷带或滴管带并浇透水,以手握紧有水滴出为宜。

另一种常用的是阶梯型立体栽培槽架,为增加对草莓栽培设施空间的利用率,可以采用立架式栽培。首先是平整土地并夯实地基,防止栽培槽架沉陷或倒塌。槽架的主体结构为钢结构,架高度为

1.2~1.4m(过高不便于栽培管理且底层遮阴严重),分3~4层,层间距35~40cm,中层及底层左右两侧各安装2~3排栽培槽,顶层1排栽培槽。生产上顶层也有采用2排栽培槽,这样可增加草莓的种植株数,但是影响架与架之间的光照强度。栽培槽底宽10~15cm,高20cm,上口宽22cm,在槽的底部间隔30cm打直径1cm左右的透水孔,用于通气和促进根系生长。各排栽培架间距为1m,装填基质并铺设滴灌装置后每栽培槽种植1行。

5草莓脱毒苗的培育

草莓是以母株形成的匍匐茎苗作为子苗的方式进行繁殖的,长期的葡匐茎无性繁殖易受病毒侵染,且一旦感染病毒,则母株直接传递给后代。经多年无性繁殖后,植株体内大量积累病毒,造成抗病力减弱,产量、质量及效益锐减。实践证明,对优良草莓品种进行茎尖脱毒,草莓生长势增强,抗病力提高,大果率增加,增产30%~80%。

5.1脱毒苗外植体的灭菌与接种

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品种,如丰香红颜章姬等,取生长健壮的优良母株,栽于盆中,置人工气候室内40℃处理16h、35℃处理8h、变温处理4周。在新生嫩枝上,取刚抽生的匍匐茎顶端2~3cm长的顶芽,自来水冲洗2~3h后,在超净台上先用镊子摘除匍匐茎的外部大叶,用70%的酒精消毒30s,再置于0.1%的升汞中消毒8~10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5~6遍。在双筒解剖镜下由外向内逐层剥去幼叶,直至闪亮半圆球的顶端分生组织充分暴露出来,切取0.2~0.3mm长的生长点,立即接种于MS+0.5mg·L-16-BA+0.1mg·L-1NAA芽诱导培养基上[10-11]进行培养,每瓶培养基接种1个外植体,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2000~4000lx,光照16h,温度(25±1)℃。

5.2茎尖增殖与生根培养

初代培养40d后,选取长势一致的健壮丛生芽,切去老叶接入MS+0.8mg·L-16-BA+0.1mg·L-1NAA茎尖增殖培养基,选择株高2cm左右、长势一致且生长健壮的草莓组培苗,将其接入1/2MS+0.8mg·L-1IBA生根培养基中,每瓶培养基接种4个外植体,待苗长至高3~4cm、根5~6条时,挑选长势良好的壮苗进行驯化移栽。

5.3驯化移栽与种苗扩繁

先将生根草莓苗的组培瓶瓶盖打开,在室内放置1~2d,移栽前将组培苗根部附着的培养基洗净,栽植于无菌基质中。基质采用草炭∶蛭石∶珍珠岩=2∶1∶1的比例混合,121℃下灭菌20min。小苗栽植后立即浇透水,置于培养箱中。培养箱设置温度(25±2)℃,湿度保持80%~85%。待苗长至高20cm时可移栽至大田。

由于实验室内生长的脱毒组培苗数量有限,成本很高,需进一步扩大繁殖,生产原种苗,以供草莓育苗农户繁育生产用苗。为了防止重新感染病毒,在扩大繁殖中必须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

6定植

6.1定植前的准备

1年多茬次的设施生产,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基础上,却也导致温室病草莓炭疽病、根腐病等病虫害加重,造成草莓生长受阻、品质下降。为此,在草莓定植前1周,用硫磺粉熏蒸法对温室和农具进行消毒。具体方法为每667m2用硫磺粉1000g加锯末混合,拌匀后分放在温室各点,将所用农具架杆等也一并放入温室,暗火点燃后密闭温室熏蒸12h。也可在夏季高温季节,密闭栽培设施曝晒15~25d,使设施内的温度达到60~70℃,可有效杀灭病原菌。

6.2选苗与定植

选苗的标准是根系发达,叶柄粗短,长15cm左右,粗0.3cm左右,成龄叶片4片以上。定植时间适宜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栽植时尽量避免阳光的曝晒,选择晴天的早晨或傍晚进行。在栽培槽内栽植,株距15~20cm,栽植深度是苗心与地面平齐,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浇足底水。栽植时,要将苗的弓背一侧向垄外,这样能使抽生的花序朝向栽培床外侧,使管理采收方便,同时光照好,可使果实色泽好。定植后铺设滴管带或微喷带立即浇透定根水,遇干旱,栽后3d内每天浇一次水,以后逐渐减少。

7田间管理

7.1覆盖地膜与扣棚

当植株恢复生长发出新叶后,会发生腋芽和匍匐茎,要及早摘除,同时不断地摘除老叶和病叶。覆盖地膜应在10月上中旬为宜。覆膜后立即破孔取苗。当自然气温降至草莓适宜生长温度以下时,应

进行扣棚(即大棚覆盖薄膜)保温。适宜的扣棚保温时期应在日平均气温16℃时,一般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扣棚过早,第1级花序开花早,会抑制侧花芽的形成。当外界最低气温在5~8℃时,需要上二道保温幕,二道保温幕一般在11月中旬扣上。

7.2棚内温湿度管理

整个棚期温度应控制在白天22~28℃,夜间以不低于8℃为宜,特别是开花结果期,如果白天温度超过28℃,应及时放风调节,否则会影响花粉发育、授粉、受精,进而影响果实品质。扣棚后,即使在冬季最冷月份,必须通风降湿。白天棚内最高温度低于10℃时可密闭保温,高于10℃时要适当通风降湿,温度低时打开棚两头的门进行通风,温度高时再揭开两边的围裙加大通风,切忌连续多天不通风换气。

7.3水肥管理

扣棚期间应多次追施发酵液稀释肥,第1次在顶花序即将现蕾,而后顶花序果开始膨大时第2次追肥,在顶花序果采收前期和后期分别进行第3、4次追肥,以后每隔15~20d追肥1次。草莓扣棚后,开花前不需经常灌水,以免降低地温。草莓大量结果后,此时需大量灌水,具体可根据叶片清晨是否有吐水现象来确定。如果有吐水现象,说明水分充足,不需灌水;无吐水现象,说明土壤已经缺水,应及时灌溉。

7.4疏花疏果

根据植株的生长结果情况,摘除一部分过多、过弱的花序和小果、畸形果、病虫果及未授粉受精的花果,保留健壮的花序和大果;在顶花序抽出后,选留1~2个方位且健壮的腋芽保留,其余掰掉,每个花序保留3~4个果实。及时摘除枯、老、病叶和侧芽萌发长出的新茎分枝,1个植株要求保留5~7片功能叶片。

7.5放蜂授粉

草莓大棚栽培的开花期正处于秋冬,大棚内气温低,湿度大,昆虫少,易导致授粉不良,影响草莓产量和效益。因此,采用放养蜜蜂辅助授粉,可以明显改善产品品质、提高坐果率和产量。一般在5%草莓植株开花时,蜜蜂入棚较适宜,蜜蜂数量以1株草莓1只蜜蜂为宜,一般每棚放入1箱蜜蜂。注意此期间禁止使用对蜜蜂有毒的农药,尤其是吡虫啉等。

8果实采收

草莓开花后35d左右成熟,当浆果成熟后,应及时采收,采收时间以清晨或傍晚为宜。就近销售的采收9成熟,销往外地采收8成熟,一般初熟时可2d采1次,盛熟期应每天采1次。采摘方法是用手握住果实的中下部,轻轻提起并扭转,使果蒂与果梗连接处断裂,不要带梗采收。将果实按大小分级摆放于容器内,采摘的果实要求果柄短,不损伤花萼,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危害。用有透气孔的硬盒包装。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