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强化栽培技术问答

2021-04-09 12:52

一、什么是水稻强化栽培?

水稻强化栽培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经国内科研、推广机构多次试种并加以改进后再逐步示范推广的一种新的水稻高产栽培方法。它最先是由外国一位神父于20世纪80年代在马达加斯加提出,取名“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的基本观点是:为使稻株更高产,每株必须有更多的分蘖,更多的有效穗,每穗粒数更多,籽粒更大。为了使地上部分生长良好,地下部分必须有强大的根系。根据水稻特性和生长原理,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能够取得“强根促蘖”大幅度增加产量的效果。

二、水稻强化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和增产原理是什么?

1、单本稀植。每丛种植1株苗,每亩种植6000-10000株,相当于每平方米只种几株苗。由于水稻有较强的分蘖能力,理论上拨节前的每片叶子基本都能产生分蘖。如以总叶片数15叶的单季稻二优培九为例,如条件适宜,12叶以前的叶片都能产生分蘖,9叶以前产生的分蘖基本都能成穗,如不加以控制,理论上单株分蘖最高可以达到90个以上,单株有效穗数也可达到33个,就是亩插6000株,亩最高苗数也可达到54万,亩有效穗数可以达到20万个,完全可以达到高产所需苗数和亩有效穗数。单本稀植的秧苗有较大的生长空间,从而可促其产生更多的分蘖,根系发达,能更好地从土壤中吸取养分,产生大蘖。如秧苗过密会因植株间竞争而抑制分蘖和根系生长。

2、幼苗浅插早栽。要求栽插秧龄为12天左右的二叶一心小苗。因秧苗移栽越早,移栽时对秧苗及秧根的损伤越小,分蘖发生也就越早,开始发生分蘖的节位也就越低,早期分蘖也就越多。而分蘖节位越低,穗形也就越大,粒数越多,这就为争大穗、多穗奠定了基础。三叶期的秧苗就可以产生第一个分蘖,所以要求在二叶期移栽。如移栽秧龄推迟到15天以上,叶龄4叶以上,就会使开始发生分蘖的节位提高,大大丧失增产潜力。

3、施有机肥。高产田必须增加和补充土壤中的养分,有机肥释放养分缓慢,对植物生长更加有利。施用堆肥、秸杆和栏肥等有机肥来肥沃土壤,可以改良土壤结构,促进根系生长。

4、无水层湿润灌溉。SRI认为,水稻虽能在淹水条件下生长,但并不是水生植物,它在缺氧的土壤环境中生长不茂盛。在淹水条件下,水稻根系大多数分布在表土层6厘米处,使植株根系活力下降。通过无水层湿润灌溉,在水稻营养生长期保持稻田湿润但无水层,实行间歇轻度灌溉,足苗后适时搁田,有利于改善土壤通气条件。而土壤通气和有机质含量高能为植株根系生长创造优良条件,使土壤拥有更多微生物,可促使植株根系下扎,吸取更多养分,达到根深叶茂,从而使水稻生长良好,有助于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但在孕穗抽穗期需要建立1-2厘米的薄水层。

5、化学除草。由于实行幼苗单本稀植和无水层湿润灌溉,有利于杂草发生,因此必须借用当前的水稻化学除草技术,在移栽后8-10天进行化学除草,避免产生草荒。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