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病规律、致病因素分析以及防治方法指导

2021-06-27 19:01

猕猴桃溃疡病作为一种丁香假单胞杆菌的致病变种,近年来对我国各地猕猴桃产区危害极大,轻则大量减产,果农收益受损,重则整个果园毁园,果农心血付诸东流。同时猕猴桃溃疡病所具有的发生范围广、传播速度快、致病能力强、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在实际防治中如果没有掌握其发病规律,以此制定恰当防治措施,往往会造成防治不当的后果,进而给果园收益带来巨大损失。基于此,笔者将通过此篇文章对该病的发病规律、致病因素以及防治方法进行归纳汇总,以为有需要的果农提供必要的技术参考。

一、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病症状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植株的枝干、叶片、嫩梢以及花等器官。枝干感染此种病害,往往会从枝干的叶痕、芽眼、气孔等部位溢出清黄色或者白色的菌脓,后期这些菌脓会呈现为红褐色或者锈红色,严重的时候枝干龟裂,干枯;嫩梢感染此种病害,顶部叶片会逐步卷曲,之后干枯脱落;叶片感染此种病害,会在其表面产生形状不规则的褐状斑点,并在病斑周围伴随形成一圈黄色晕环,之后随着病情发展,病斑会逐步扩大,特别严重的时候叶片干枯脱落,植株生长停滞,果园面临毁园窘境;花蕾感染此种病害,会枯萎脱落。通过以上这些发病病症,我们可以初步在田间观察该病害的具体发病情况,然后结合实际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

二、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病规律

果农没有掌握其发病规律,以此制定恰当防治措施,往往会造成防治不当的后果,进而给果园造成毁灭性的灾难。所以在开展猕猴桃溃疡病防治工作之前,一定要细致了解此种病害的发病规律。

1.发病时间

猕猴桃溃疡病病菌适宜侵染以及发生的温度主要集中在5℃-20℃之间,而根据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环境条件来看,这个温度范围多集中在每年的9-11月份以及3-5月份,所以说这段时间是猕猴桃溃疡病多发的主要时间段。比外,通过田间观察也发现3-5月份猕猴桃展叶期至新稍抽生期,一些多发产区,溃疡病病症会集中呈现,到达5月份之后,随着气温的逐步升高,症状会逐步减轻。根据这个时间段来推算的话,每年的9-11月份就是病菌的侵染时期,也是生产上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

2.发病途径

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弱寄生性细菌,与大多数病菌不同的是,该病菌主要通过植株的伤口、虫孔、气孔、皮孔以及落叶痕等孔口入侵,之后开始侵染危害过程。其中伤口主要是修剪口、机械损伤口、冻伤口、嫁接口等部位,这是我们人为可干预的因素,所以生产上在防治的时候应该在这方面采取必要措施。

3.发病因素

猕猴桃溃疡病病菌对侵染对象往往呈现出“喜新厌旧、喜嫩厌老”的症状,简单来说就是初结果果树以及处在树形培育阶段的果树容易发生此种病害,在同一株果树上,则是幼嫩组织器官部位容易感染此种病害。此外,该病病菌还喜欢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

三、猕猴桃溃疡病的致病因素

1.品种因素

有学者对24个不同猕猴桃品种进行溃疡病病菌接种试验,以此评价各品种之间的抗性差异,结果发现:不同品种的猕猴桃在溃疡病抗性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华特和徐香就具有较高的抗性;迷你华特、金魁、绿肉优系和毛雄表现为抗性;而红阳、黄肉优系11-7、大红、早鲜、早艳等品种则表现为高感。但是除了品种之间的差别外,不同品种在不同区域栽培,对猕猴桃溃疡病的抗性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可能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以及栽培管理因素有关。

2.环境因素

自然灾害中低温和涝害都会不同程度的为溃疡病发生提供有利条件。尤其是冬季猕猴桃进入休眠期之后,如果遭遇长时间的低温环境或者温度骤减厉害,都极大的提高了植株发生冻害的概率,一旦冻害发生,冻害伤口就成为病菌侵入的重要渠道,来年发病概率就会成倍增加。对于涝害来说,主要是影响根系吸收能力,进而衰弱树势,降低抵抗力,诱发溃疡病的发生。除此之外,栽植果园所处的海拔以及坡度也会对溃疡病的发生产生影响,比如海拔越高的地区,冬季气温也越低,冻害发生的概率就增加,并且高海拔地区风力比较大,枝与枝之间摩擦频繁,这些都会增加树体伤口量,进而为溃疡病病菌的侵入提供便利条件。

3.管理因素

在建园的时候没有根据品种特性选择合适的株行距,导致后期果园定植密度过大,果园内通风透光环境受到限制,这种潮湿阴暗的环境十分有利于病原体的传播及危害。此外,在树体冬季修剪的时候,因个别因素导致修剪时间延迟,剪口处愈合状况差,病原菌由此侵入,加大危害力度。最后,果园管理中的土肥水管理是否恰当、树势是否健壮等因素也会成为该病的致病主因,比如猕猴桃缺失硼、磷两种元素的时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发该病害。

四、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建园

对于猕猴桃溃疡病发病比较严重的地区,可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徐香、华特、海沃德等品种,对于红阳、大红、早鲜、早艳等高感品种,要慎重发展。品种确定后,建园的时候应根据栽培品种、架型、地形条件、管理条件等确定定植密度,一般分为2m×4m、3m×4m等。当然如何为了迅速投产见效,也可用1.5m×4m密植,每亩定植110株,待进入盛果期后隔株间伐,减小密度至每亩55株左右。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地区,推荐进行设施栽培,这可明显降低溃疡病的发生。

2.提高栽培技术培育树势

果农在具体的管理中,可按照以下提到的“四通过”来进行科学管理,具体如下:通过培土、树干涂白、秸秆绑缚以及防冻剂喷施等方法,做好植株的冬季防冻工作,以此降低发病机率;通过合理疏花疏果,控制合理的负载量,通常盛果期的果树1平米留果40-50个,亩产控制在2300公斤左右;通过合理修剪,减少多余枝条数量,增加树体的通风透光条件,营造适温适湿的环境条件,降低病菌的发病概率;通过合理的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树势,提高抵抗力,尤其是加强果实采后肥、萌芽肥、幼果肥以及采前肥的施用,重点关注各个时期植株硼、磷元素的含量,确保不缺不多即可。

3.利用化学制剂适时防治

目前,应用化学药剂仍是猕猴桃溃疡病防治中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但是在防治过程中要抓住防治的关键时期,选择正确的防治药剂,否则效果会很不尽如人意。(1)预防阶段。猕猴桃溃疡病预防的关键时期主要集中在在猕猴桃采果前后至落叶前的这段时间,大概在每年的9-11月份,这段时候每隔15天喷施1次,喷施3-5次就能够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药剂可选择4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或者是用0.3%四霉素水剂进行枝干涂抹。(2)防治阶段。在猕猴桃生长期,每隔4-6天观察1次,如果发现有病斑出现,除了刮除手法之外,还可采用涂抹噻霉酮膏剂代森铵、防腐油、腐烂净及氟兰克等药剂,和喷施1.5%噻霉酮600~800倍液或0.15%梧宁霉素800倍液或菌毒清500倍液或代森铵等杀菌剂。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