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灰霉病应该如何防治?

2021-06-27 23:53

猕猴桃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受到很多人的喜欢,但是在猕猴桃的生长过程中,灰霉病的发病率很高,今天和大家分享猕猴桃灰霉病怎样防治。

猕猴桃灰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一般在温度18~25℃、湿度80%以上环境中均可完侵染。病菌从春季感染猕猴桃叶片开始,相继侵染花蕾、花朵、幼果。叶片边缘或叶尖感染后,出现褐色坏死,略具轮纹状,潮湿时上面着生大量灰色霉层;花受侵染后,初呈水渍状,后逐渐变褐腐烂,表面形成大量灰色霉层。落花时,正常花瓣或染病的花瓣落到幼果的肩部粘住,导致幼果感染,形成圆形或不规则褐色病斑,如果气候条件适宜,幼果感病率可达10%~15%,尤其在定果后至套袋前后,会出现持续的侵染高峰,造成猕猴桃套袋前后大量落果。降雨较多、湿度大的地区,猕猴桃采果前灰霉病、炭疽病、黑斑病交叉叠加感染,促使猕猴桃早期落叶。在田间已经感染灰霉病的果实,采收后在冷库内会很快发病,出现灰色霉层,果实腐烂变质,失去食用价值;在果实运输上市销售过程中,灰霉病感染率可达30%左右,这也是消费者买回家的猕猴桃鲜果未曾吃完就已经软烂的主要原因。果实入库后的主要病害仍是灰霉病。随猕猴桃贮藏量的增加和贮藏时间的延长,灰霉病菌的亚种和变种对冷库低温已经适应。根据灰霉病在猕猴桃上具有侵染期长、感染率高、感病点多等突出特点,生产上要引起高度重视,采用有效措施防控。

猕猴桃灰霉病主要发生在猕猴桃花期、幼果期和贮藏期。在严重年份果园发病率和贮藏期发病率可达50%以上。猕猴桃灰霉病已成为影响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

一、猕猴桃灰霉病症状

幼果(5月底至6月初)发病时,残存的雄蕊和花瓣上密生灰色孢子,初发生时,幼果茸毛变褐,果皮受侵染,严重时可造成落果。带菌的雄蕊、花瓣附着于叶片上,并以此为中心,形成轮纹状病斑,病斑扩大,叶片脱落。如遇雨水,该病发生较重。果实受害后,表面形成灰褐色菌丝和孢子,后形成黑色菌核。贮藏期果实易被病果感染。

二、猕猴桃灰霉病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核和分生孢子在果、叶、花等病残组织中越冬。在第2年初花至末花期,遇降雨或高湿条件,病菌侵染花器引起花腐,带菌的花瓣落在叶片上引起叶斑,残留在幼果梗的带菌花瓣从果梗伤口处侵入果肉,引起果实腐烂。病原菌的生长发育温度为0-30℃,最适温度为20℃左右。与果实软腐病相比,在20℃以下的温度中,灰霉病源菌生长旺盛。因此灰霉病在低温时发生较多,病源菌在空气湿度大的条件下易形成孢子,随风雨传播。

三、猕猴桃灰霉病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实行垄上栽培,注意果园排水,避免密植。保护良好的通风透光,适宜的湿度条件是果园管理最基本要求。秋冬季节注意清除园内及周围各类植物残体、农作物秸秆,尽量避免用木桩作架。

2)防止枝梢徒长,对过旺的枝蔓进行夏剪,增加通风透光,降低园内湿度。树冠密度以阳光投射到地面空隙为筛孔状为佳。

2、化学防治

1)采前防治。花前开始喷杀菌剂,如靓果安300倍复配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均可。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夏剪后,喷保护性杀菌剂或生物制剂。

2)采后防治。采前一周喷1次杀菌剂。采果时应避免和减少果实受伤,避免阴雨天和露水未干时采果。去除病果,防止二次侵染。入库后,适当延长预冷时间。努力降低果实湿度,再进行包装贮藏。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