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粒机环模失效的原因

2019-04-07 08:06

制粒机是饲料生产工艺中的关键设备,环模作为其核心部件,也是最易磨损的零件之一。研究环模失效的原因,改善其使用条件,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和减少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一只环模和一副压辊的理论生产量分别为2000吨和500吨,但在实际生产中,管理较好的企业也只能达到1000多吨和250多吨,而管理较差的企业甚至只有500~600吨和80~100吨。由此可见,延长环模的使用寿命将为企业带来显著效益。

环模通过电动机经减速器带动旋转,压辊在环模内自转。物料被撒料器均匀分配于压辊之间,经过挤压通过环模模孔成形,最终被切刀切成颗粒饲料。环模与压辊在任何接触点的线速度相同,全部压力用于制粒。环模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始终与物料摩擦,随着生产量的增加,环模逐渐磨损并最终失效。

环模的失效现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出料孔内壁磨损,孔径增大,导致颗粒饲料直径超标;第二类是内壁磨损后表面凹凸不平,饲料流动受阻,出料量下降;第三类是内壁磨损导致内径增大、壁厚减小,出料孔间壁厚减薄,结构强度下降,出现裂纹并最终失效。这些失效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磨粒磨损和疲劳破坏。

磨粒磨损的原因包括原料粒度、含杂情况、蒸汽添加、环模与压辊间隙以及撒料器安装角度。原料粒度适中均匀,过粗的粒度会增加环模磨损并降低生产率。原料中含砂和铁杂质会加速环模磨损,因此清杂工作十分重要。蒸汽的添加可以软化物料,减少环模磨损。环模与压辊的间隙过小会加快磨损,一般应保持在0.2~0.4毫米之间。撒料器安装角度不正确会导致物料分布不均,加速环模和压辊的磨损。

环模的疲劳破坏主要是由于长期承受交变应力,导致疲劳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改进环模的受力条件,可以通过改变其外形尺寸、选用合适材质和热处理技术,以及设计合理的表面开孔率来实现。环模通常由碳钢或不锈钢材料制成,经过锻压、切削、钻孔和热处理等工序加工。热处理时应采用真空淬火设备,以提高硬度。环模表面开孔率的大小直接影响产量和强度,通常应控制在20%~30%之间。此外,减少环模外表面沿径向分布的沟槽数量和深度,可以降低应力集中,延长环模寿命。

通过以上分析,改善环模的制造、生产和使用条件,可以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约成本,提升生产效益。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