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生长具有季节性,必须按农艺要求适时播种,才能创造良好生长条件,保证苗全苗壮,为增产增收奠定基础。机械播种与人工手播相比,具有深浅一致、均匀准确、效率高、进度快的特点,是农田作业机械化的重要环节。当前机械播种方式主要有六种:条播、撒播、穴播(点播)、精密播种、铺膜播种和免耕播种。播种机按适应农作物类别可分为谷物播种机、中耕作物播种机和其他作物播种机等。下面探讨国产谷物条播机的正确使用及常见故障排除知识。
一、播种作业前的准备
1.1 田间准备
1.把要播种地块整平、耙细,达到待播种状态。
2.规划机组作业行走路线。
3.清除影响播种作业的障碍物,注意标记沟渠、机井、电线杆等。
1.2 播种机的准备
1.检查播种机技术状态,按照装配技术要求进行状态检查,确保各部件位置、配合、紧固、运转正常。
2.根据播种作物品种和要求的行距,确定开沟器数目并安装。
3.开沟器安装方法:以播种机中心线为基准,按要求的行距左右对称安装。奇数开沟器时,中心线处安装一个;偶数开沟器时,中心线两侧半个行距处各安装一个。安装完成后检查各行距是否正确。
1.3 谷物条播机的播量试验与调整
1.播量试验:将播种机垫起,使行走轮脱离地面,调平机架,抽出输种管,检查排种器排种舌位置是否一致,选择适宜的传动比和槽轮工作长度,装种子后转动地轮,使排种器内充满种子,进行各行排量一致性检查和播种总量检查。
2.田间试验校正:种箱内装一定量种子,刮平表面,画出种子高度记号,计算播种机在田间走一定距离应播出的种子量,进行比较并调整播量。
1.4 划印器臂长的调整
采用梭式播法时,划印器臂长计算公式:
右划印器至播种机中心线距离:F右=(m+1)L-E/2
左划印器至播种机中心线距离:F左=(m+1)L-E/2
1.5 播种机机组人员配备
播种机组应配备技术熟练的驾驶员和足够的播种机手,机组人员需熟知机具性能,熟练掌握使用技术和安全规则,并能默契配合。
二、播种机组的试播及作业
2.1 试播
播种机组进地后,进行试播,检查以下事项:
1.播种机作业前进是否平直,有无偏斜、摆动等不正常现象。
2.划印器调整是否正确,邻接行行距是否符合要求。
3.开沟、覆土是否良好,播种深度、施肥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4.传动与起落机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5.排种、排肥是否状态良好,工作可靠。
2.2 作业
1.保持恒速,中途不宜停车。适当提高作业速度,但不能过高,否则影响播种质量。
2.随时注意播种量、播深、行距、覆土等情况,发现杂物及时清除。
3.加种、加肥人员应做好准备,机具一停,快速加种,提高作业效率。
4.驾驶人员技术要熟练,播种时行走笔直,地头转弯起落线一致,及时、准确、整齐地起落,保证地头整齐。
三、播种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3.1 漏播
原因:排种器堵塞、输种管堵塞、输种管损坏漏种、槽轮损坏、地轮或镇压轮打滑、传动不可靠。
排除方法:清除种子中的杂物,清除输种管管口上的黄油或泥土,修复或更换损坏的输种管,更换损坏的槽轮,检查地轮、镇压轮及传动部件,排除故障。
3.2 不排种
原因:链条折断、弹簧压力不足、离合器结合不上、轴头连接处轴销丢失或剪断。
排除方法:检查并排除卡阻,更换弹力不足的弹簧,检查更换损坏的零件。
3.3 不排肥
原因:肥箱内肥料结块架空、进肥口或排肥口堵塞、大锥齿轮上的开口销剪断。
排除方法:检查并排除堵塞,检查更换折断的开口销。
3.4 开沟器堵塞拖堆
原因:土质过黏、杂草过多、作业中出现后退、圆盘润滑不良、转动不灵活、晃动、张口、导种板与圆盘间隙过小。
排除方法:转移土质较干地块先播,清除泥土,增加或减少内外锥体间垫片,调整后锁紧螺母,注油润滑,消除故障。
3.5 开沟器升不起来或升起后又自动落下
原因:滚轮磨损严重、卡铁弹簧过松、双口轮与轴连接键丢失、月牙卡铁回转不灵。
排除方法:更换磨损严重的零件,调整或更换弹簧,更换缺损零件,修复磨损件,保证机件运转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