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是一种耕地工具,主要功能是翻土和碎土。桦式犁以犁桦为主要工作部件,在历史上最早、数量最多、使用最广泛,每年耕用的能量也比其他作业机械多。下面介绍桦式犁的使用与调整。
一、机组配套校核与正位检查
一台犁与一台拖拉机连接,构成一个犁耕机组,需核算拖拉机牵引力与犁的总耕幅及耕深要求是否匹配,并进行正位检查。悬挂式犁的检查方法和步骤如下:
1.在平地上将犁与拖拉机连接并悬挂起来,右边悬挂销应低于左边。
2.将拖拉机左边轮胎垫起,使其离地面一个耕深的高度。沿拖拉机前进方向线在右轮胎内侧画出沟墙线,并在沟墙线左侧距离一个总耕幅处画一平行线。
3.调整悬挂轴销使左、右悬挂销的连线与犁前进方向垂直。
4.将犁降下,此时,第一桦的桦翼点应位于沟墙线上,左右下拉杆位于与拖拉机纵中心线对称的位置。如第一桦的桦翼点偏离或左右下拉杆不对称,应横向移动悬挂轴销使第一桦的桦翼点与左右下拉杆同时到位。
5.检查各犁体的侧板末端应向未耕地一侧偏过胫刃线下部0.5~1cm,以压缩沟墙土壤获得侧向支反力;如犁的阻力中心偏离拖拉机纵向中心轴线太远,应先高速轮距再进行正位调整。轮距不宜太窄。
6.偏牵引调整。对于犁的总耕幅较小而拖拉机的轮距又不能很窄的机组,须进行偏牵引调整。
7.入土角调整。调整悬挂机构上的拉杆使犁具有合适的入土角,即当后桦开始入土时,入土角应接近于0。
8.犁的正位调节装置应有足够大的范围。通过正位调节使梁架后部向未耕地偏摆的量不小于7°,向已耕地偏摆不小于3°。
二、田间作业调整
1.耕深调整。改变牵引线或使用限深轮来控制耕深。
2.正位调整。当第一桦耕幅太大时,缩短正位调节器或转动曲拐横轴,使梁架后部向未耕地偏斜以增大犁侧板上的土壤反力。第一桦到位后,梁架和下拉杆都必然处于正常位置。对于牵引式犁的调整,须将牵引杆向未耕地一侧移动。无论悬挂式犁或牵引式犁,如果调节量达到最大时,第一桦仍不能到位则须增加犁侧板的偏角。如果第一桦幅宽太小则调整的方法与此相反。
3.横向水平调整。调整拖拉机悬挂机构的吊杆使梁架一侧随之升降,达到水平状态。
4.纵向水平调整。调整上拉杆长度改变入土角,或调整下拉杆的高低位置以达到纵向水平,使前后犁体耕深一致。